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Post by samuel »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何俊仁代表泛民一方面反對小圈子選舉, 另一方面他又參加這個小圈子選舉, 本身就有精神分裂。既然反對小圈子選舉就不應參加, 參加了就表示你同意及接受了這個選舉遊戲規則。

他又指,自己的醜聞比另外2名候選人少,但卻被選舉制度排斥,反映制度的不公義;他又認為,自己挑戰小圈子選舉的目標,已經達到。

何俊仁所説挑戰小圈子選舉的目標已經達到明顯與事實不符。何俊仁應該檢討為何自巳醜聞比另外两候選人少,為何民望却是最低?
事實上他的目標根本沒有達到, 相反,這次選舉因為除有建制派外還有泛民派參選,使這個選舉更具完整性及公平性。如果何俊仁在這次選舉能够向公眾顯示有高管冶能力、民調又顯示他認受性不是三候選人最低而是最高, 但最終都不能獲勝, 在這情况下,他反對小圈子選舉理據就很有説服力, 更强而有力打擊王光亞所倡議三個特首標準要求和温家寶所説的公平公正選舉了。

何俊仁參選唯一得到的效果就好像馬戲班的表演,在過場中加插一個小丑環節, 增加一些娛樂性, 在兩場辯論中他這個角色充分體現出來。

梁振英還沒有上任施政,泛民何俊仁聲稱要繼續反對梁振英。市民就認為你是沒理性地為反對而反對, 胡亂去反對還沒發生的事, 市民又怎會認同你?
例如, 泛民為了反對小圈子選舉而鼓吹流選。假如流選成功了, 造成混亂政局, 泛民的後着是否已經有所準備並有了妥善安排? 誰是那個可替代的德高望重的人選? 而這個人選肯定會比梁、唐優勝? 如果答案是沒有安排又沒有這個人選, 這就是胡作非為、不負責任和無耻政棍所為, 目的只想達到製造混亂目的。

另外, 自由黨反對梁振英的理由很清晰, 是因為自由黨代表商界利益, 跟唐英年同坐一條船, 他們認為梁振英可能比較關心基層, 故此可能不利商界。從這次選舉,泛民也跟代表大財團的唐英年和代表商界利益的自由黨同坐上了一條船,己經暴露他們是不再關心香港佔大多數的基層面臨困境和社會深層次矛盾, 故也反對梁振英。
泛民 實際是站在與大多數市民對立面。

經此一役, 泛民進一步將會被邊緣化, 泛民反對派淪落為《堂吉訶德》式的反對派-----脱離實際、自以為是、熱忱幻想,主觀主義。

一中產人士
31-03-2012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Post by samuel »

欺世盜名假民主

在特首選舉投票前,頭上被冠以「民主」光環的陳四萬,公開呼籲選委投票支持從來沒有人認為可以代表「民主」的唐英年,捨已經靠「民主」稱謂混飯吃數十年的何俊仁不取!
陳四萬呼籲投票給唐英年的目的有二:一是令唐英年取得足夠當選的票數;二是分薄唐英年主要對手的票源,令無任何候選人可獲過半選委支持,從而造成流選。兩者皆對陳四萬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意義重大。

陳四萬代表甚麼利益,可從她的出身、背景理解:受英殖民地最高學府教育,畢業後獲提拔成為政務官,加入英殖民地政府管治階層,仕途從此一帆風順;接觸盡是社會精英、富商巨賈,在此氛圍下成長,世界觀如何,可以想像。事實上,她在被末代港督彭定康抬舉為首位華人布政司、委以與共產黨周旋任務之前,並無任何為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業績。

說穿了,陳四萬只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在撤退之前,為了安定香港社會氣氛,處心積慮炮製的象徵守護符!但英國殖民地政府安撫的主要對象並非香港市民,而是不能完全撤走財富資產的英美財閥,以及英國人無法為他們另覓出路的龐大政務官殖民地管治班子。到了今時今日,陳四萬仍被視為後二者的守護。

陳四萬經歷與董建華兩敗俱傷的鬥爭,認為與董建華關係密切的梁振英不可信任,絕對有可能是積怨使然!陳擔心梁上台之後,打擊自己背後的利益,不難理解。

市民應冷靜思考:陳四萬是代表民主,抑或她背後的前英國殖民地政府利益?市民有選擇支持任何政客的自由,但在決定投以信任之前,不妨思考一下隱藏在「大理想」背後的利益!

勞永樂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Post by samuel »

新政府會帶來什麼變化?/文﹕盧子健

新政府3個月後才就任,它想做什麼?它能夠做什麼?都是未知之數。香港政局進入不明朗和不穩定的時期。

梁振英在競選初期,掌握市民對現政府的不滿,主打「變革」牌,以改革者形象出現。但到發表政綱諮詢時,調子已經改為「穩中求變」。及至競選後期,不少觀察家已經指出,梁振英最後政綱內的突破性政策其實不多,有些主張亦以研究、諮詢等提供了活門,變成做或不做都有下台階。

所以,究竟新政府最後是以變為主呢,還是以穩為主呢?目前形勢仍未明朗。

其實政府施政複雜多元,不會一成不變,亦難以一夜變天。未來數年,一定有一些東西會變、易變、變得快一點,也會有一些東西不變、難變、變得很慢。

本文嘗試從選舉所呈現的政經勢力角力形勢和本港社會基本狀的角度探討未來幾年變化最可能在什麼地方發生,而在哪些地方變與不變的勢力可能會展開激烈的鬥爭。

首先,關於政府政策方面。

政府政策大約可分為三大範疇﹕社會服務(包括教育、醫療、福利、房屋等)、規劃發展(包括規劃、土地、交通、能源、環保等)、金融經濟(包括金融、商務、貿易、旅遊、創新科技等)。

上述三大範疇內,社會服務政策的轉變較容易,亦有足夠的政治和社會支持基礎。

香港社會貧富懸殊、民間怨氣大,特區政府本來早應該通過更進步的社會服務政策來縮窄貧富差距,為普羅大眾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無奈曾蔭權政府硬頸地不相信社會服務政策的正面作用,在政府有大量財政盈餘下只以派錢收買民意,飲鴆止渴,結果錢花了很多,民怨依舊。

社會服務政策料有大動作

梁振英已表明會參與2017年的行政長官普選。他要贏取高民望,大力投資於進步的社會服務政策是最正路的做法,尤其是政府有能力這樣做。而在政治支持方面,他今次能當選的主要支持力量工聯會和民建聯會支持進步的社會服務政策,而民主派亦不會反對。這是一個多贏策略。

在規劃發展和金融經濟範疇方面,利益關係複雜,要推動新政不容易。梁振英不會冒險而行。而在這兩個範疇之中,他最不熟悉金融經濟,這也是一個敏感的政策範疇,尤其是金融牽一髮足以動全身。相對來說,他對規劃和土地較熟悉、對環保有較強個人興趣,所以規劃發展政策變化的機會比金融經濟的略大。

其次,關於人事方面。

政策轉變,往往以人事轉變先行,因為新人新政,換了人才較容易推行新政。此所以近日新聞採訪焦點集中於梁振英的未來班子,從班子的配置可以窺探未來政策發展的走向。

梁振英競選團隊的主力,大多數是與現政府疏離的人。所以在競選初期,不少人預測或甚至擔心他的競選班子會成為日後政府的骨幹。

但到競選後期以至當選後,梁振英亦在人事佈局方面調校了公眾期望,表示未來問責官員會是從現政府班子中挑選。

可能是梁振英想安定政府軍心,但相信更重要的基本因素是中央的主導思維從來都是害怕不穩定,再加上本地建制陣營內有多股不同勢力,不能隨隨便便大幅度地改變各股勢力之間的平衡。期望新政府有大規模人事變動的人多數會失望。

縱使如此,梁振英在人事佈局方面仍有極多迴旋空間。在一線主要問責官員方面,除了真的是個人意興闌珊及年紀偏大的幾位外,相信其他絕大多數都會留任,可是還會有若干空缺讓梁振英安排自己屬意的人選。

除此之外,二線的政治任命位置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大多數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是否留任,市民大多無所謂,中央亦不會覺得會影響大局。曾蔭權在2008年挑選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時是以政務官思維主導,重挑選所謂精英,但他們政治歷練淺、政治野心不大,結果是政治能量不高,與培養政治人才的目標相違背,相信他們會被一批較有政治野心的新人所代替。

此外,梁振英有計劃設立新的政策局,亦可能增設副司長職位,這些位置有更高的政治價值,會是他的政治班子新的骨幹。

再者,還有一大批公營機構的位置。他的支持者陣營中不少人對這些位置會虎視眈眈。

總的來說,為了維穩,一線主要問責官員變化應不會大,但在新職位、二線職位和公營機構方面會先發生較大變化,在兩三年後,這些新晉就成為一線主要問責官員的候補人選。

政治任務經濟秩序須留意

上述兩方面——政策與人事——是任何地方出現政府更替時變化的焦點所在,可說是正常。但今次特首選舉後,還有兩個方面的變化是公眾必須關心並且可能為香港帶來長遠和深刻的變化。

第一就是評論者和民主派早已關注的「政治任務」。新政府會否推行「23條」立法、更大力推動國民教育、進一步收窄政治反對派和公民社會的活動空間?這些都是非常敏感並十分重要的問題。

第二就是經濟秩序會否重新執位。上世紀70年代後,一方面由於本港經濟轉型,另一方面因為前途談判迫使英國勢力淡出,本地華人大財團冒起主宰香港經濟。回歸15年,香港股市早已變成內地公司所主導,中港經濟融合已到縱深階段,但本地華人大財團主導經濟結構、指點江山的局面未變。今天,他們想做特首造王者的計劃失敗,只是一時挫折,抑或是經濟秩序執位的開始?

如果是後者,將會出現的變化可能是和風細雨,也可以是狂風暴雨。特首、特區政府以至中聯辦、中央在這過程中會扮演什麼角色,都可以對未來香港社會政治生態帶來巨大衝擊!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Post by samuel »

唐英年敗在自毀長城

唐英年之敗,不是敗於所謂感情缺失、僭建地窖等醜聞,而是敗於他受幕後軍師唆擺,偏離愛國愛港立場。

唐英年早已是中央培養的特首候選人。他的父輩既有中央最高層元老的人,又有中央主管港澳工作人員的鼎力支持。這些都是明擺的,中央曾否決曾蔭權提議曾俊華擔任政務司司長,堅持以唐英年代之;中央在去年也確實對梁振英有勸退之舉。這種種迹象,在去年年底特首選舉委員會選舉之際,更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在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我寫了《春江水暖鴨先知,你演罷來我登場》的文字。其實是暗示唐已佔優勢,這是兩人競逐的第一階段。

到了後來,梁振英愈戰愈勇,毫不退縮,而唐卻因婚外情傳聞以及應對緋聞的拖泥帶水,並以妻子作為擋箭牌,在社會上引起負面效應。這時候,中央仍沒有放棄挺唐,但認為,為了萬一,找梁作後備,可以更加保險。

同時,為了在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選練兵,也需要有一個建制派內的良性競爭,作為日後檢討普選特首安排的參考。

但與中央的「君子之爭」的良好願望相反,競爭變成泥漿摔角。唐營以「西九門」和「黑金政治」作為武器,攻擊對方。最後,更不惜違反行政會議保密原則,祭出兩個煽動人心的攻梁口實:即所謂阻撓商台續牌打擊言論自由,以及在訂立「二十三條」時建議鎮壓大規模示威時出動防暴隊。

深水炸彈 誤投傷己
這兩顆所謂「深水炸彈」,可能在香港會蠱惑人心,但在中央的感覺裏,卻頗不是滋味。這時,唐英年在中央心目中開始失分。

唐營在此之前,已重用某些傳媒界反共親泛民的人員作為公關顧問,到了後期,更聘請眾所周知的反共顧問公司頭目作軍師。這種種做法,中央都看在眼裏,「教我如何再信他」?

正像薄熙來一樣,他本來也是中央培養的高幹第二代,而其人能力也不錯,可惜最後栽在他的野心太大和親信王立軍的手裏。

唐英年在競選後期的用人和行徑,都是自毀長城之舉。即使有某中央大員為之撐腰,即使有中央元老歷史上的人脈,恐怕也已回天乏術了。到了三月初的「兩會」期間,中央已經陸續放出聲氣,棄唐保梁。

當時唐營中有不少大將在京,或是不肯認輸,或是裝聾作啞。其實,此時他們放出投白票爭流選的叫囂,已是打定輸數。

中央雖然沒有公開提出挺梁,但卻明確反對投白票促流選。有些頭面人物,重施二○○三年反「二十三條」的故技,與中央對着幹。

有的人當年危言聳聽,高呼可能由於示威而「血洗中環」,這不是希望今天在香港繼續製造社會混亂嗎?

沒有流選 確保安全
任何香港人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中,其次才是改善民生,再次是促進民主。我相信大家對現實的排列次序都會是安定、民生、民主。

香港如果在上周沒有選出一位特首,而是因投白票而流選,這兩個月的政治生態必定十分混亂,也沒有人能在亂中求勝。如果七月一日沒有一位新特首,香港會怎麼樣?

我們年紀大的,屢經戰亂,求安定、望安穩、重民生是必然的選擇。相信一般青年人和小市民,都不會希望動亂吧?都不會希望「血洗中環」吧?

吳康民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Post by samuel »

玩真與玩假

在今次行政長官選舉,泛民派出何俊仁代表參選。何俊仁本身不只代表民主黨,還經過泛民的協調機制,當中甚至加入了直選成分,在何俊仁和馮檢基兩人挑選一個,除了最極端的一兩個派系沒有參加之外,泛民的主力政黨政團全部有份參與。後來,他們推動流選、推動白票,到最後何俊仁更沒有上台,缺席結果宣布的一幕,這令他們到底玩還是不玩前後矛盾。

之前提到,何俊仁不可能提倡白票運動,也不可以建議流選,因為道理不通。何俊仁是泛民的代表,無論機會有多大,他的身份就是候選人。事實上,何俊仁自己也發表了政綱,也有其政治立場,他對普選以及民主的訴求識者皆知,要挑戰建制,就只有投他何俊仁一票。投白票可以有許多含義,但投何俊仁就一清二楚,他得到的每一票,都是他的政治資本。不過,結果是泛民最後搞了投白票、流選運動。

何俊仁為求自圓其說,便找來一個藉口,說要推倒小圈子選舉。問題是,這個小圈子選舉方案,全靠民主黨夥拍一些中間路線民主派的代表支持,才可以通過,才出現了年前民主黨支持小圈子選舉的一幕;而到了今時今日,民主黨又來反這個小圈子選舉。

泛民愈來愈被邊緣化。就像在今次選舉中,泛民取得歷史性新高的選委名額,若他們玩真,傾力以赴,不是走票、白票又或過票予唐英年,而是盡取自己的二百票提名,甚至以出色的競選工程取得市民支持,進而贏得超過二百票,那對二○一七年的選舉是一大強心針;但何俊仁偏不玩真,普選時又叫人怎樣信你!

張志剛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選舉後泛民將進一步被邊緣化

Post by samuel »

選舉包裝 名實不符

有青年人對我說:「我追求直接民主,鄙視資本主義選舉!」何謂直接民主他日再談,先來理解何謂資本主義選舉。青年人鄙視的不止小圈子選舉,更包括對一般人而言已算得上合乎民主的地區直選。

此種一人一票選舉,所選者乃代表市民議政的代議士。在此制度之下,市民投票選了代議士,便等同在他任期內把自己的發言權、決定權都交給他,縱有天大不滿,亦得等到下次選舉才可另覓人選!

資本主義選舉把候選人商品化,愚昧選民如同愚昧消費者,旨在為資本家服務。例如,某報章把「民主」標籤加諸民主黨候選人身上,把他們打造成「公義」化身。但該報實質是剝削階層喉舌,立場包括:支持領匯上市,反對立法保障最低工資等。

民主黨一直反對立法保障最低工資,到了社會主流意見形成才「轉軚」支持。法定最低工資實施,惠及不少低收入人士,已是不爭事實,且沒有如部分論者估計導致低技術人士失業增加。領匯接管公屋商場之後,大搞門面工夫,吸引品牌,繼而瘋狂加租,靠剝削小商戶生計,剝削市民購物消費選擇,為股東牟取暴利,罪魁之一就是支持領匯上市的民主黨。

有民主黨做事,資本家放心:巿民難得每周休息一天,民主黨便在當天安排和平、理性、非暴力示威遊行,選擇性大罵官商勾結,為他們消消氣,耗盡體力之後回家倒頭便睡,一覺醒來不作他想,全心全意為資本家勞動。

請市民想清楚此報章及政黨,推銷的「民主公義」候選人,實際是甚麼貨色?是為市民服務,還是為剝削階層服務?你們還有甚麼理由繼續相信此報章及政黨?

勞永樂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