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現在南海狀況 英國後悔把香港還給中國?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看到現在南海狀況 英國後悔把香港還給中國?

Post by editorial »

161605wh3b7h76s1to2bw6.jpg
161605wh3b7h76s1to2bw6.jpg (36.92 KiB) Viewed 2966 times
看到現在南海狀況 英國後悔把香港還給中國?
2013-8-2 16:33 

摘要: 我們就根據小平的意思擬了個草案,開始的名字叫“中英聯合委員會草案”,在談判桌上交給英方。英方一看,大吃一驚......

  從中國南海的表現,回想到前幾年國內大贊的“太平盛事”,不知現在有沒有新的看法。
  
  有評論稱美國在逼中國承認南海被瓜分的現實,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不希望是這樣,但不得不承認,99%的可能是這樣。
  
  心中有個疑問,對於一個有爭議的島嶼,且當時沒什麼價值(當時沒發現附近有石油),英國不惜一戰,為什麼隨後在與中國的談判中卻將在國際法上屬於自己的香港和九龍還給中國了呢?
 
  香港和九龍是被條約割占的,就是英國人不給中國也是合法的,英國根本不用動武。試看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的土地不就是事實嗎?有人說租借99年,那是指新界,不是指香港和九龍。
  
  原來認為有兩個理由:一以當時英國武力海軍的強大,確實比中國厲害,但勞師遠征與近岸的中國打,打不過中國。二是交還新界後,香港、九龍的各種設施都要依靠中國,一旦斷水斷資源,無法生存。
  
  但現在根據中國的在各種外交中的表現,這種理解是錯誤的。中國是百姓說得那種記吃不記打的孩子,沒有什麼遠見。如果英國只將新界交還,占著香港和九龍,有生效的條約在,中國也不敢怎麼樣。可能會一定時期內限制,但時間長了也就恢復了,你看每次美國賣武器給臺灣,不也是抗議幾天,拒絕軍事交流幾天也就沒事了嗎!
  
  菲律賓人占著中業島等島嶼,越南人占島採油,不也就那麼回事嗎?眼看著人家占著利益不斷壯大,解決的難度一點點增加,卻又有什麼應對的手段嗎?沒有,得過且過而己。
  
  看到中國近年來在南海的表現,我估計英國現在應當後悔當時將香港和九龍還給中國,尤其是看到越南和菲律賓後。


  香港回歸談判內幕:中方草案讓英方大吃一驚
  
  最近出版,書中披露了香港回歸談判時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現摘編如下:
  
  刪掉“the”打破談判僵局
  
  中英雙方的談判一開始就陷入了有關議程問題的爭論。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淩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中方提出了實質性談判的三項議程:主權的移交,1997年之後的安排和1997年以前的安排。但是英方不同意,只同意先討論1997年前後的安排問題,不同意在議程中出現“交還香港”或“主權移交”一類的字樣。這樣一來,議程還是僵在那裡。

  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覺得這樣下去不行。我當時是主管西歐的部長助理,我記得大概是7月,他專門約我到他官邸共進午餐。喝咖啡的時候,他說:他非常著急,議程問題到現在還談不下來。我們是用中文寫的稿子,第三項議程就是“香港主權的移交”,英文是the transfer of sovereignty。
  
  柯利達跟我講,雙方還沒開始談判,如果用這種表達,就等於說英方已經承認了主權必須移交。因此,他建議把冠詞“the”改成 “a”。我當時想,用“a”就很不確定了。我跟他說:是不是既不要“the”,也不要“a”。反正中文根本沒有冠詞的問題。柯利達跟助手商量了一下,就這樣定了。
  
  這樣的細微差別,中文裡是沒有的,看上去好像是文字遊戲,實際上包含著中、英兩方的不同立場。
  
  中方草案讓英方大吃一驚
  
  1984年4月11日舉行第12輪會談,中英香港談判開始進入第二個議程,即1997年之前的安排問題。有關這項議程的核心問題就是小平講的要保證過渡時期香港的局勢能保持穩定。小平怕他們在這個期間製造混亂,需要有一個中英聯合機構進駐香港。
  
  我們就根據小平的意思擬了個草案,開始的名字叫“中英聯合委員會草案”,在談判桌上交給英方。英方一看,大吃一驚。用柯利達回憶錄上的話,就如“晴天霹靂”一樣,沒想到中國還有這麼一手。然後英方開始頑抗,無論如何不同意。談判卡殼了。後來我們把聯合委員會改叫聯合小組,英方還是不讓進駐。
  
 這個時候柯利達(時任柴契爾顧問,主管香港事務)也有點著急,因為再過兩個月就到了兩年的限期了。他建議管香港問題的外交大臣傑佛瑞•豪再到中國來訪問。
  
  這個時候我也考慮了一下,英國的顧慮無非是怕我們干預日常的行政事務。我們把這個機構的任務講清楚點,不干涉香港政府的日常行政事務。另外,時間上也還可以照顧一下,給英國人一個面子下臺階。
  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回歸祖國懷抱。
  我們向小平同志彙報後,他說:進駐是必須的,名稱可以改變,進駐時間早晚也可以鬆動。
  
  第二天,7月28日,傑佛瑞•豪這班人馬就到了,住在釣魚臺。中午,我安排了一次會見,由我做東,請柯利達、高德年等人吃午餐。那次午餐我就打出這張牌來,我說: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時刻,這個問題需要早一點解決。我提出,聯合小組必須進駐香港,進駐的時間可以晚點兒。1984年年底正式簽署協議,可以1988年1月1日進駐,到2000年結束。
  
  柯利達在他的回憶錄裡講,說他坐飛機,本來時差還沒有倒回來,吃飯的時候正昏昏欲睡,一聽到這個情況猛然驚醒,意識到中國要攤牌了,不能不嚴肅地對待。
  
  午餐後柯利達馬上從2號樓跑到他們住的樓,把這個情況向傑佛瑞•豪和港督尤德等人作了彙報。傑佛瑞•豪一聽,說:你不要在屋子裡談,屋子裡可能有中國安的竊聽器。找個大樹底下談。
  
  那時候是7月份,驕陽似火。傑佛瑞•豪的回憶錄裡面有一段很生動的描寫,他說:天曉得大樹底下是不是也有竊聽器。
  
  1997年6月30日,被稱為“日落儀式”的英方告別儀式在香港添馬艦東面舉行。


  傑佛瑞•豪認為這是中國底線,不能再拖延和僵持了。但尤德不同意,說要逼中國做更大的讓步,最好能打掉聯合小組。但是,他要馬上向倫敦發報提出建議。所以那天下午的會談,柯利達缺席,我們想他大概是跑回使館發電報去了。第二天,姬鵬飛請吃飯,剛喝了個湯,那邊就來電話把他叫回去了。我想是回電了,果然是這樣。柴契爾夫人同意跟我們達成妥協,只是還要英方代表爭取再晚些年才讓小組進駐香港。
  
  結果傑佛瑞•豪見我國領導人的時候說,1988年的1月1日讓聯合小組進駐香港,時間太早了,再松一松,就7月1日吧。中方考慮,半年也可以讓,就讓了他半年,確定聯合小組自1988年7月1日進駐。這樣就達成協議。
  
  揭秘:英國曾欲用核彈阻止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一批1957年至1961年間的絕密檔案揭開了一個驚天秘密————為了防止中國武力收回香港,英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計畫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英國秘密制定核戰計畫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當時的香港不僅是英國工業製品的傾銷地,還成為英國與亞洲各國經濟往來的橋樑,許多英國大型公司也紛紛在香港落戶。
  
  與此同時,香港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1959年7月,英國內閣大臣諾曼?布魯克在致首相麥克米倫的信中就強調:“從某種意義上說,香港對英國的象徵意義和政治意義要遠遠大於經濟意義。從戰略上講它已經是我們在遠東地區最後的反共堡壘了,基於政治考慮,我們不能放棄它。”
  
  當時,英國很擔心中國會搞突然襲擊,以武力“奪取”香港。為了繼續留在香港,英國認為,用常規戰爭不能達到目的,英國政府決定在必要時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核計畫政策並不是英國政府的突發奇想。1952年英國成功試爆原子彈後不久,英國參謀長委員會就制定了一份“全球戰略檔”,明確提出將使用核武器遏制對手。1956年,英國人在一份絕密作戰計畫中寫道,如果東盟與中國發生大規模戰爭的話,中國軍隊有可能進入緬甸,屆時英國將毫不猶豫地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這是英國首次將核戰爭的目標對準中國。
  
  幾年後,英國再次討論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可能性。1961年2月22日,英國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姆致信首相麥克米倫,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有一天要動用武力收復香港了,英國政府可以採用常規武器或實施核打擊來解決,但顯然動用核武器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一建議得到麥克米倫的贊同,到1961年3月,英國政府內的主要負責官員已經對核打擊中國的計畫達成了“一致意見”。


  在新加坡部署核轟炸機
  
  為貫徹英國政府的核計畫,英國軍方開始為核轟炸中國進行秘密的準備。當時,英國的“勝利者”、“勇士”和“火神”三種重型轟炸機可以攜帶原子彈,但由於中英距離遙遠,它們無法從英國本土起飛,執行轟炸中國的任務。英國在東南亞的軍用機場也由於設施有限,不能支持這些轟炸機起降,所以無法對中國實現核打擊。
  
  為此,英國空軍決定,從1957年起,在馬爾代夫的岡島修建重型轟炸機場,同時擴建新加坡的丁加機場。英國空軍認為,它們不僅能作為皇家空軍遠端奔襲中國的落腳點,還能成為英國原子彈轟炸機的臨時基地。1958年,英國國防部又在丁加機場秘密興建了一座永久性核武器儲存基地,並準備把48枚核彈頭運往該基地。
  
  1962年,英國首次將“紅鬍子”戰術原子彈運往丁加機場,原子彈轟炸機也開始進駐該機場。緊接著,英軍在丁加基地進行了頻繁的類比原子彈投擲訓練。在整個六十年代,英國的核轟炸機不斷在這一地區進行核攻擊演習。為了擴大打擊範圍,英國還在馬來西亞的巴特沃思機場和肯雅的一處軍事基地修建了特別設施儲存核武器。此外,英國還輪番派遣攜帶有核彈的航母到東南亞海域巡邏,並一度計畫將裝備有“北極星”核導彈的戰略核潛艇部署到東南亞地區。
  
  美軍參與對華核戰爭計畫
  
  由於英國在防務上極端依賴美國,因此極力想拉美國參加對中國的核戰計畫,以便為保衛香港提供“雙保險”。為此,英國國防大臣威金遜建議首相麥克米倫,讓英軍參謀總長蒙巴頓勳爵與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裡?費爾特上將秘密會談,並向美國許諾,如果美國在核戰中打擊中國,那麼英國皇家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將配合美軍行動。外交大臣赫姆也認為,“香港無法以傳統方式來防衛,美國人對此一定非常瞭解……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需要非正式地與美方就使用核武器交換意見。”
  
  1961年3月,蒙巴頓受命與費爾特在夏威夷舉行秘密接洽。在會晤中,蒙巴頓表示英國無法依靠常規武器保住香港,“對中國實施核打擊是保住遠東橋頭堡的不二選擇!”蒙巴頓希望美英能夠在此問題上共同行動。費爾特則表示,如果中國強行收復香港,美國將對中國實施核打擊。此後,英美兩國官員又多次在訪問香港的美國航母上秘密會談,敲定了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細節問題。
  
  消息傳回英國後,威金遜大喜過望,他對手下說:“我們一定要讓中國政府明白美國的真實意圖,那就是美國會隨時啟用核武器來報復中國政府試圖以武力收復香港的行為!”有了美國這個後臺,英國以為它的核訛詐計畫很快就能成功,香港將會永遠處在自己的統治之下。
  
  中國試爆原子彈英國核計畫偃旗息鼓
  
  然而,英國的如意算盤打得過早了。先是在東南亞殖民地存放核武器的計畫遭到了當地人民的強烈反對。1957年年初,英國公開宣稱,將在馬來亞和新加坡儲存核武器。全世界輿論一片譁然,就連英國駐新加坡總督也表示堅決反對。
  
  此後,英國對中國的核戰計畫不得不在更為秘密的狀態下進行準備。後來,英國雖然在新加坡的丁加基地部署了核武器,但卻一直瞞著新加坡政府,就連一向親英的馬來西亞首相拉赫曼都不知情。不過,由於忌憚東南亞國家的反對,英國在丁加基地最多時也只部署了6架原子彈轟炸機。這個數量的轟炸機顯然無法突破中國嚴密的防空網,更別提完成轟炸任務了。
  
  1964年,中國成功研製出原子彈,英國的核攻擊計畫遭到了致命一擊,這場核戰爭鬧劇終於就此偃旗息鼓。而英國一直戀戀不捨的香港,也在1997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Last edited by editorial on Sat Aug 03, 2013 12:56 pm, edited 1 time in total.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看到現在南海狀況 英國後悔把香港還給中國?

Post by editorial »

鐵娘子批港華人領袖未向京講真話


再有回歸前有關香港前途問題的英國機密文件解密,「戴卓爾夫人基金會」(Margaret Thatcher Foundation)再公開一批1980年代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與內閣開會的紀錄。其中有文件披露,1983年9月22日及23日,觸發港元大跌的第四輪中英談判前夕,有「鐵娘子」之稱的戴卓爾夫人曾向內閣表示,中方不斷將自己的立場和意圖公開,令到港元匯價大跌,她又批評香港華人領袖不敢向北京說清楚港人的真實想法。

基金會今次公開的其中一份文件,是1983年3月戴卓爾夫人與內閣會議的紀錄,當時是她訪華後大約半年,戴卓爾夫人指出,英國多次接觸中國,但談判仍未舉行。中國試圖要求英國先放棄香港的主權,以此作為談判前提,更有證據顯示中國希望在當年6月的人大會議,宣布將收回香港主權。她形容,這對香港的信心將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解密文件指中方致跌市

戴卓爾夫人遂決定寫信給鄧小平,建議立即展開談判,還打算提出,若是將來達成協議,可以保持香港的穩定、繁榮,又能得到港人、英國政府以至中國政府接受,她便會建議英國國會將整個香港的主權交給中國。這比起她訪華時說「考慮」交出主權,進了一步。

第二階段香港前途談判於1983年7月正式展開,戴卓爾夫人其後於第三輪會議後,於1983年9月22日向閣員交代進度。她說,即將召開的第四輪會談會是很重要、亦很困難(crucial and difficult)。她指中方在香港的治權問題上不肯退讓,且強調不會接受英國所說的要由英國維持香港的繁榮。她又認為,中方不斷將本身立場及意圖公開,是令到港元匯價和港股市場大跌的原因。

指當時港人多盼維持現狀

戴卓爾夫人說,英方當時其實與香港的行政局、立法局和區議會都有密切接觸,當時香港絕大多數人均希望維持現狀,但很不幸,香港華人領袖訪問北京時,不敢向中方說清楚。

她認為,中國的自大,加上共產黨不能理解資本主義制度,令到中國難以接受英國在回歸後繼續能分享權利,但可惜英國的輿論似乎亦高估英國在中英談判的籌碼。她當時判斷,英國代表於下一輪談判的目標,是既要繼續表明英國立場,講信心問題,但亦切勿令中國中斷談判。

結果第3輪會談亦是歷來會談最僵一次,雙方後來發表的新聞公報,更首次刪去「有益有建設性」字眼,亦無下次開會日期。結果恒生指數大跌,港幣大幅貶值至9.6對1美元歷史低位。直至第5輪會談,有關字眼再度出現,港人才回復部分信心。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