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現都在紀念辛亥革命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兩岸現都在紀念辛亥革命

Post by samuel »

兩岸中山論壇

明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也是中華民國一百歲誕辰,馬英九宣稱要以一年的時間鋪天蓋地舉行各項活動來慶祝,大陸也論辛亥談百年,以求同存異的方式來慶祝,讓兩岸的思想領域有了共同點。

紀念辛亥革命,由廣州舉行的「二○一○年海峽兩岸中山論壇」掀開了序幕。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為中國革命奮鬥一生的重要根據地,因此在廣州舉辦這個論壇,不僅是作為兩岸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重要的是,兩岸在中山思想帶動下和平發展更具意義。

國台辦主任王毅致辭時特別指出,當年孫中山曾一再強調「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國家一天不統一,就不能說革命成功」。當今日中國大陸為推進「一個中國」的論據找到了中山思想,這番以孫中山的精神連結統一中國之說,讓出席的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和其他台灣學者有所感悟。

同時台灣還注意到王毅說,中山先生曾三次前往台灣,明確表示「恢復台灣、鞏固中華」,這是最早國民黨時期的說法,用意是讓兩岸在「一中」原則上有更廣泛基礎,藉此形成更清晰及明確共識。

台灣遵從中山先生思想學說,乃是孫中山建立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新中國,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在台灣建立了三民主義的模範省,走民主化的道路,到今日的主權在民,到總統直選完成了民主的進程,這也造成了兩岸的差距。

孫中山說過︰「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它的人民富有,而在於它的人民幸福,所謂幸福就是民有、民治、民享」,以中山思想為基礎的論壇就是希望藉由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為全中國人謀取最大的幸福而努力邁進。

江素惠
Last edited by samuel on Sat Jun 25, 2011 7:43 pm,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黃花崗的情義

Post by samuel »

黃花崗的情義

今年三月二十九日是黃花崗起義一百周年紀念日,台灣一直將此日定為青年節,以緬懷革命先烈。我們在中學時都讀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悲壯事迹,其中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最讓人印象深刻。信中的真情澎湃,義無反顧地投入革命,奉獻自己,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此情懷為後人尊崇追憶,私情與家國之情的交錯,一聲「意映卿卿如晤」,可謂是深情又淒絕的一喚。

兩岸現都在紀念辛亥革命,也都在紀念林覺民,年僅二十四歲風華正茂留給後人一聲嘆息。黃花崗對國民黨有着特殊意義,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國民黨高層特別組團前往黃花崗憑弔,大陸也推出辛亥革命活動系列,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意義重大。

辛亥革命對兩岸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在台灣傳承着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的治國理念,也是台灣努力追求的根基,蔣介石就矢志要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今兩岸以孫中山為連結,共同實踐其理念,兩岸的差距就會縮小,也是兩岸追求雙贏共生的理念。我們共同的歷史乃是先烈們推翻滿清,終結了三千年的專制,兩岸由共同紀念黃花崗之役開始,不要讓林覺民等革命先烈僅為國民革命留下激盪千古的感嘆號。兩岸共同紀念林覺民,乃在於後世不會有「林覺民」的出現,不再有人為理想而犧牲。

辛亥革命是一個符號,不可被抹殺,至今已有一百年,兩岸紀念辛亥革命不能落於形式,其精義、其本質,乃在建立孫中山先生「民有、民治、民享的新中國」,這正是林覺民給愛妻信中所言︰「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林覺民哲人已萎,經歷春風秋雨,期待兩岸的碧血黃花。

江素惠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兩岸中國人都是辛亥革命的遺產繼承人

Post by samuel »

兩岸中國人都是辛亥革命的遺產繼承人

2011年05月30日

“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動”的首項重要活動之“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學術講座”昨日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史哲學部副主任張海鵬教授強調: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是孫中山和辛亥革命遺產的繼承人,所有中國人應在此基礎上不斷努力,實現孫中山振興中華的目標,為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是次講座以《辛亥革命運動與近代中國的發展》為主題,邀請內地、香港、澳門著名的權威學者擔任主講嘉賓,吸引了300多名香港各界人士和青年學生出席。籌委會同日還在全港舉辦“辛亥革命的人和事.閱讀報告及徵文比賽”。

講座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長暨歷史系講座教授梁元生以《辛亥革命之百年回眸:是否近代中國歷史的轉捩點?》為題,提出“辛亥革命是一個‘不轉的轉捩點’”的獨特觀點,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轉捩點,但是從社會、文化、甚至對於國民心理,則不是一個轉捩點’”。

澳門中西創新學院副院長霍啟昌教授以《為什麼香港、香港人能夠對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重大貢獻?》為題,指出整個革命運動能夠成功,是與香港和香港愛國華人很有關係的。香港是辛亥革命的基地,是策劃和準備工作中心或聯絡站,革命起義的經費一大部分也是從香港愛國華人募捐得來的。

“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動”是全國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活動還包括於8月中舉行的“尋訪辛亥先賢足跡——兩岸三地青年學生夏令營”,8月13日假紅館舉辦“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藝晚會”,及9月初在灣仔會展中心召開“香港各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辛亥革命 1911 10 10

Post by samuel »

辛亥革命 1911 10 10

武昌首義 辛亥革命是指一場發生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旨在推翻滿洲人建立的
清朝,恢復「正統中華文明」,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顛覆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帝制,開啟
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曆的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口號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日)夜裡爆發
的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
歷史。

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


從1895年至1911年間,興中會以及後來的同盟會先後發動了十次的起義,
而另一革命組織光復會亦發動多次起義。這十多次的起義雖僅曇花一現,
但卻在全中國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終於,在辛亥年間(1911年),滿清政府因強制徵收民營鐵路,引發人民強
烈不滿,最後滿清又採高壓政策壓迫人民妥協,將民眾憤怒的情緒激到了
最高點。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
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
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
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發生保路風潮成都血案,激起騷亂。清廷為撲滅保
路風潮,派出渝漢鐵路督辦、欽差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協助四
川清軍鎮壓。
10月9日,共進會領導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裡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
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拘捕劉同等6人,
隨即引渡湖北當局。
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士兵熊秉坤情急之下被迫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
一槍,隨後起義士兵推舉,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繳獲步槍兩
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
發動了起義。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
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陸軍第八鎮司
令部。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
火,以火光為標誌。湖廣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
鎮統制張彪仍舊在司領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
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復漢陽
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
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
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
府宣佈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
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辛亥革命
革命醞釀:
  20世紀初,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迅猛傳播,震撼著中國思想界,並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到來。首先覺醒的是新興知識份子群體。近代知識份子宣傳民主革命學說,以報刊為重要陣地,創辦了《江蘇》、《浙江潮》、《蘇報》、《中國白話報》等20多種政治性刊物;還出版發行了陳天華的《警世鐘》、《猛回頭》,鄒容的《革命軍》等宣傳民主革命思想的小冊子130餘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還翻譯了不少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著作,蔡元培翻譯了德國科培爾的《哲學要領》,嚴複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等著作。
  與民主思潮廣泛傳播的同時,國內外出現許多革命團體。影響較大的有興中會、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和光復會。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成立。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政治綱領。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一個新階段。
  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一公佈,立即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人民的反對,出現了廣泛的保路運動。保路運動規模最大、鬥爭最激烈的是四川。1911年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會,宣佈“以保路、廢約為宗旨”。9月,全省60余縣成立保路公會,數千萬人捲入運動。清政府一面調湖北新軍入川,一面命“實力彈壓”保路運動,四川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直接導火線。
  四省保路風潮興起時,湖北武昌的文學社和共進會便積極準備相機發動武裝起義。10月9日,孫武在漢口機關配製炸藥不慎,起義機密洩漏,劉複基、彭楚藩等人被捕。10日晨,彭、劉被殺,清軍四處捕捉革命黨人。當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士兵,打死鎮壓革命士兵的排長,攻佔楚望台軍械庫,打響武昌起義的槍聲。經一夜戰鬥,11日,起義軍佔領武昌城,成立湖北軍政府;12-13日,起義軍攻佔漢陽、漢口。武昌首義的成功,鼓舞了全國各地人民的革命鬥志,全國各地革命黨人紛紛起義響應。首先回應的是湖南和陝西。此後,江西、山西、雲南、貴州、浙江、江蘇、廣西、安徽、四川以及福建、廣東等省先後宣佈脫離清政府而獨立。
中華民國:
  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以16票的絕對多數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28日,各省代表會議改組為臨時參議院,成為臨時政府的最高立法機關。
  南京臨時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推行民主政治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法令。如:命令各省官廳焚毀刑具,廢止刑訊;取消清朝律令中各類“賤民”條令;保護華僑;禁止買賣人口;廢除主奴身份;通令剪辮子;禁止賭博、纏足、吸食鴉片。鼓勵興辦工商業,振興農墾業,獎勵華僑在國內投資。提倡普及教育,刪除舊教科書中的封建內容。這些政策法令,移風易俗,革故鼎新,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主觀念的傳播。
  在孫中山的主持下,3月11日,臨時參議院頒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按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制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於南京臨時政府和各省都督府中立憲派、舊官僚、政客的篡權,以及一些革命黨人的妥協退讓,致使南京臨時政府權力被袁世凱所篡奪。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不會認美為父

Post by samuel »

不會認美為父


辛亥百年兩岸同聲慶祝,台灣尤其舉行整年一連串的活動慶祝。兩岸的慶祝活動牽引出共同尊重敬佩追念的孫中山先生,因為他當年領導十度革命推翻滿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


美國在台協會在這慶祝辛亥百年聲中將公布官方文件,該文件是一九○四年美國政府對各港口發布的公文,指孫中山先生是美國公民,出生於夏威夷,暫時居住在中國。

美國在台協會利用台灣慶祝氣氛正漲之際,在美國國慶時與國父紀念館合辦「孫中山與美國特展」中公開此事,對台灣來說實是巨大的新聞。但不管孫中山先生是何種身份,他是廣東人,他帶領的革命推翻專制結束帝制王朝,乃是不爭的事實。縱使孫中山先生有美國籍的身份,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尊重,也更不會因此認美為父!

國民黨黨史館主任邵銘煌針對此事指出,一九○四年是興中會發起革命的第十年,當時孫中山先生面臨「四面楚歌」的處境,包括滿清政府的追緝,海外僑界保皇黨勢力的圍剿,以及曾經被當時的美國移民局關押,於是,美國的僑領建議,在美國推展中國革命,最好擁有美國身份。後經當時孫中山先生的友人幫忙,取得夏威夷的出生證明,並在夏威夷就讀歐胡學院(現稱普納荷中學),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同為該校校友。

孫中山先生為了中國革命之需的權宜之計,他在十三至十七歲在夏威夷度過,他的美國出生日期與興中會成立相同,被人們視為和革命運動的連結。

海峽兩岸同慶辛亥,美國也來湊熱鬧,想藉此與兩岸的同胞感情連結,表示曾為當年的革命盡過力。

江素惠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退將雙十登陸

Post by samuel »

退將雙十登陸


最近台灣一批退役老將領曾前往大陸參加辛亥革命黃埔軍校紀念活動,受到大陸親切的招呼、黃埔軍魂的感召,因而發出感慨之言:「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這句話傳到台北引起朝野的激怒,馬英九更嚴詞以對,完全不顧老將們的情面,社會輿論的反應也大都認為雖為退役將領,言辭仍有代表性,輕妄之言有失身份。

退將登陸的風波未歇,「雙十節」將屆,中共舉辦辛亥百年紀念活動,將邀請百位國軍退役將領到武漢,與百名解放軍退役將領共同參加官方於武昌起義地點舉辦的紀念活動,國共軍頭將上演握手大和解之盛景。或許台灣退役將領受邀前往武漢以為不過是順道觀光旅遊,飽覽秀麗河山,卻不知還被授予政治任務,為兩岸軍事合作鳴金開道!

辛亥百年海峽兩岸均有慶祝活動,台灣強調是建國百年,遺憾的是,兩岸的辛亥紀念活動在各有所持下而無法共同慶祝。辛亥革命創建中華民國的史實不容忽視,只有辛亥沒有民國,就失去了紀念的意義。

大陸邀請百位老將登陸參加紀念辛亥百年活動,似有與台灣互別苗頭之意,體現友善。但就政治意義,讓國軍老將們成為統戰樣板並無必要。因為他們在台灣已沒有政治影響力,在政府民間已無發言權,過去肩上的熠熠星光已成為追憶。大陸如此重視當然令這些退役將領受寵若驚,何況馬英九上台後對他們疏於噓寒問暖,內心的不平轉為行動,實是兩岸交流的一股逆流。

明年大選,國軍退役將領都走向大陸,國民黨守不住退將,面對選民何以交代,實不利選戰,更陷馬英九於不義,大陸的熱忱可曾考慮到這背後的效應。

江素惠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