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教授談卡紮菲被殺:北約三個政治傻瓜!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Post Reply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以色列教授談卡紮菲被殺:北約三個政治傻瓜!

Post by samuel »

713983-01-02.jpg
713983-01-02.jpg (73.96 KiB) Viewed 6194 times
714002-01-02.jpg
714002-01-02.jpg (80.92 KiB) Viewed 6194 times
_56179564_gaddafi_aljaz.jpg
_56179564_gaddafi_aljaz.jpg (10.61 KiB) Viewed 6206 times
20 October 2011 Last updated at 14:42 GMT
Libya's Muammar Gaddafi 'killed'

Col Muammar Gaddafi is killed after an assault on Sirte, Libyan officials say, as several TV stations show images of his body.
Last edited by samuel on Fri Nov 04, 2011 11:11 pm, edited 5 times in total.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Re: Libya's Muammar Gaddafi 'killed'

Post by samuel »

gadhafi-green_151953.jpg
gadhafi-green_151953.jpg (44.9 KiB) Viewed 6196 times
Col Gaddafi experimented on his people with his social theories during the 1980s
Col Gaddafi experimented on his people with his social theories during the 1980s
_5136.jpg (21.84 KiB) Viewed 6198 times
A military coup brought Muammar Gaddafi to power 40 years ago
A military coup brought Muammar Gaddafi to power 40 years ago
464_gaddafi.jpg (52.19 KiB) Viewed 6198 times
Muammar Gaddafi came to power in Libya in September 1969 as the leader of a bloodless military coup which overthrew the British-backed King Idris.

He was 27 years old, inspired by Egyptian President Gamal Abdul Nasser and he seemed to fit the regional template of Arab nationalist from the military becoming president. But he outlasted his contemporaries.

During nearly 41 years in power he invented his own system of government, supported radical armed groups as diverse as the IRA in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Abu Sayyaf in the Philippines, and presided over what may have been North Africa's most totalitarian, arbitrary and brutal regime.

In the last years of his rule, Libya emerg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that followed the bombing of Pan Am flight 103 over Lockerbie in Scotland in December 1988. The country was once again courted by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drawn to its vast energy reserves and rich contracts on offer it an ambitious infrastructure programme.

The uprising that eventually overthrew him started in Libya's February 2011 in second city Benghazi, a city he had neglected and whose residents he mistrusted throughout his rule.

Jamahiriya
Col Gaddafi was born to a Bedouin family in Sirte in 1946.

He always played on his humble, tribal roots, preferring to greet visitors in his tent, and to pitch it when on foreign visits. His legitimacy depended on his anti-colonialist credentials at first, and then on keeping the country in perpetual revolution.

His stated political philosophy, expounded at length in the Green Book, was "government by the masses".

In 1977, Gaddafi proclaimed the Libyan "Jamahiriya" - a neologism meaning roughly state of the masses.
Social theories
Gaddafi was a skilled political manipulator, playing off different tribes against each other and against state institutions or constituencies. He also developed a strong personality cult.

More and more, his rule became characterised by patronage and the tight control of a police state.

The worst period for Libyans was probably the 1980s, when Col Gaddafi experimented on his people with his social theories.

As part of his "cultural revolution" he banned all private enterprise and unsound books were burned.

He also had dissidents based abroad murdered. Freedom of speech and association were absolutely squashed and acts of violent repression were numerous.
The theory was that Libya had become a democracy of the people, governed through local popular Revolutionary Councils.

In practice, all key decisions and state wealth remained tightly under his control.This was followed by a decade of isolation by the West after the Lockerbie bombing.

For Libyans critical of Col Gaddafi his greatest crime may have been the squandering of wealth on foreign adventures and corruption.

With a population of only six million and annual oil revenues of US $32bn in 2010, Libya's potential is huge. Most Libyans do not feel this wealth and living conditions can be reminiscent of far poorer countries.

A lack of jobs outside government means that unemployment is estimated to be 30% or more.
Libya's particular form of socialism does provide free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subsidised housing and transport, but wages are extremely low and the wealth of the state and profits from foreign investments have only benefited a narrow elite.

In 1999, the Libyan leader made a comeback from almost total international isolation when he accepted the blame for the Lockerbie bombing.


The demonstrations spread to Tripoli after after cities in the east appeared to fall to the opposition
Following 11 September 2001, he signed up to the US government's so-called "war on terror". Soon after the US invasion of Iraq in 2003, Libya announced that it was abandoning its nuclear and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mes. Both of these were seen by his critics a highly cynical moves.

In the final years of his rule, as questions of succession arose, two of his sons seemed to be in open and damaging competition against each other for his favour.

The influence of Saif al-Islam, the elder son who took an interest in the media and human rights issues, appeared to be waning as the influence of Mutassim, who had a powerful role in the security services, grew.

Inspired by neighbours to the west and east, Libyans rose up against 40 years of quixotic and often brutal rule in early 2011.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英國女記者揭露利比亞實情:事實被媒體扭曲了

Post by samuel »

英國女記者揭露利比亞實情:事實被媒體扭曲了
2011-10-26 17:01:08

在過去6個月我到利比亞兩次.第一次是和平的使命,第二次我作為press電視的記者,我還為RT電視做了一些報導。我在的黎波里陷落後離開,在的黎波里可怕地一個星期的戰鬥中,我都在那裡。

感謝反戰組織邀請我。 丹(一個獨立分析家)詳細地描述了為什麼利比亞戰爭其實是非洲戰爭;不過我想補充說明 - 丹提到了北約如何以利比亞的十萬士兵為目標,但那裡其實還有數千的普通男女也成了北約的目標

有許許多多利比亞婦女從戰爭一開始就志願保衛她們的國家,她們從政府處得到武裝。然後在的黎波里激戰的第一個星期,我親眼看到了許多普通的男人女人拿 起武器(在過去6個月利學會使用)來保衛他們的國家。我將要作為一個記者,探討媒體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在利比亞有一場難以置信的媒體戰爭

1、丹強烈暗示李彪政府和卡紮菲(專題)的罪行,他們媒體說在班加西有數千人將要被殺害,但他們沒有給我們展示任何證據。
2、他們說6000人已經被政府殺害。人權組織已經正式雙方一共大約250人死亡。

3、他們說利比亞政府從空中攻擊他們自己的人民,但俄羅斯間諜告訴我們這根本不可能。

4、他們說政府在雇傭來自非洲各地的雇傭兵——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證據。相反我們卻看到視頻,黑種利比亞人和其他黑人在北約控制的公共場所被處以私刑。反對派,很多用


5、他們說卡紮菲(專題)被人民痛恨,但他們從來不告訴我們在7月1日,利比亞的六百萬人中有170萬人在綠色廣場支持卡紮菲(專題),以及在suppa、班尼沃利德、蘇爾特,遍佈整個國家的表威人群在表達他們對領導人和政府的支持。

6、他們從來不告訴我們大眾,如我所說的,普通的男人和女人,接受了政府提供的武器來保衛他們的家園,鄰居和國家,來對抗那些企圖奴役他們的人和帝國主義。

7、他們說他們只以卡紮菲的武裝為目標,卻無視我在8月初茲利坦一個傳統小鎮Marj親眼所見,33個兒童,33個婦女,20個男人被埋葬。

8,、他們說在8月20日或21日的黎波里沒有抵抗就陷落了,但是他們卻不告訴我們在那個城市,短短的12小時之內,1300人被屠殺,還有900人受傷。

9、他們所得的黎波里沒有抵抗就陷落,賽義夫已經被捕,卡紮菲阿齊齊亞兵營被反對派佔領;但是賽義夫自己卻在我輩困的酒店現身,並把記者們都帶到外面,讓他們自己去看。他們沒有告訴我們在8月22日的晚上,數千人充滿阿齊齊亞兵營和的黎波里的街道,揮著綠旗。

10、他們說的黎波里沒有抵抗就陷落,但他們沒有告訴大家在24小時之內,所有西方主流媒體的記者都看到了單單阿齊齊亞兵營被北約轟炸了足足63次。

11、他們沒有告訴大家,聚集起來的人民是怎樣保衛他們首都、對抗那些企圖把國家帶回殖民地傀儡伊德里斯國王時代的人,如何被導彈和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攻擊。

12、他們沒有告訴大家英勇的阿布薩利姆區人民——的黎波里最窮的地區、也是最支援卡紮菲的地區——抵抗了足足5天,直到8月24日北約把任何能動的東西都炸完了,成堆的屍體陳列在街上。13、他們告訴大家,這個國家被解放了。但六周後反對派承認他們不能把大本營遷到首都。反對派承認——我認為是今天——他們沒有能力占領班尼沃利德,蘇爾特依然抵抗強烈。

14、所以,真相要麼是媒體口中的“卡紮菲,大屠殺施行者,被人民如此痛恨,以至於他們哀求北約去轟炸他們自己的國家;被人民如此痛恨以至於首都沒有 抵抗就淪陷了”,要麼就是——“北約,大屠殺施行者,因為利比亞群眾願意與他們的領導共存亡,就把利

比亞群眾殺死,正如他們在的黎波里的所作所為”。

我們知道哪一種說法有海量的證據證實它。實際上,有如此多的證據,連保守黨自己的喉舌-每日電訊報也無法掩飾——他們眾多的報導顯示,反對派缺乏卡紮菲所擁有的群眾支持。

這星期出版的一篇文章報導了我在的黎波里期間所見所聞。一名蘇爾特的居民susan fajan 說“我們生活在卡紮菲的民主之下,他不是獨裁者——我生活在自由中。利比亞婦女完全有人權。不是說我們非要卡紮菲不可,但是我們希望保持過去的生活”

在同一篇文章中記述,80歲的Mabuka說,“在卡紮菲領導下生活很好,我們從不害怕。”。

再一次,這篇文章中,另一個老婦人說,“他們在殺害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之前生活不錯”還有一個說“每個人都愛卡紮菲,我們愛她因為我們愛利比亞。現在反對派佔領了,我們可能不得不接受這事。但卡紮菲將一直在我們心中”

半島電視臺華麗的轉身,從一個批評入侵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帝國主義戰爭的媒體,變成了公開支持針對利比亞、敘利亞,甚至拉美左翼國家入侵的工 具。這恐怕是我一輩子中見過最厲害的宣傳詭計,指派他們利用在西方忠實的阿拉伯觀眾的支持,因為這些人的聲音獲得了特別關注。時髦的所謂“阿拉伯之春”, 是一個重要的步驟,目的讓所有西國家的進步群體參與對卡紮菲的定罪。反過來,恰恰是這些群體應該提升對不那麼“流行”的利比亞綠色革命的關注,並從中獲取 認識。

現在水落石出了,半島台的主管General Wadah Kanfar在維琪解密(專題)電文曝光他一直接受CIA的命令後已經辭職;他被卡塔爾王室的成員取代,而這個人卻深度參與了利比亞戰爭,對抗那些本該是阿拉伯兄弟姐妹的利比亞人。

但是儘管半島電視臺的目的已經明確了,它仍然靠同樣的把戲——那些故事,說南方主權國家最大的悲劇是缺乏西方式民主(毫無疑問已經在西方失敗了)——扣緊了西方觀眾名為“自由”的心弦。

半島台的利益所在,通過擁護這種意識形態而表現得非常明顯。卡塔爾有美國在中東最大的軍事基地,他們當然是親密的朋友。
離開了我一直被困了5天的Rixos酒店的那天,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糟糕最離奇的一天,這是個壞日子。這個曾經充滿生機的的城市溫暖地歡迎過我,現在卻變了,(沉默)它成了一片廢墟,任何方向都可以看到槍支和重武器,許多人已經藏起來,被殺死,其他的數千人已經逃離。

我認識的那些留下來的人,也是曾經幫助過我瞭解利比亞和卡紮菲光榮歷史的人,無疑都陷入嚴重的痛苦和徹底的打擊中。

利比亞曾經達到丹所說的那個水準:擁有非洲最好的生活水準,最高識字率,全部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黑人還獲得了在整個北非和中東地區中最高的公平地位。這40年革命的成就已經徹底被顛覆了。但為什麼呢?

一年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以及日趨嚴重的帝國主義國家經濟危機之後,似乎西方世界還要發動一場昂貴而尷尬的戰爭只有很遙遠的可能性。看起來西方霸權正在快速走向滅亡。

但是當卡紮菲親密朋友查韋斯在他最近遞交聯合國大會的信中說:“現在又一個非常嚴重的對世界和平的威脅”,“新一輪的殖民戰爭,帶著重新啟動資本主義全球體系的邪惡目的,從利比亞開始了”他知道,對付利比亞和現在對付敘利亞的模式,將把他的國家作為新一輪的目標。

在缺乏有力的反帝國主義媒體、無法挑戰且取代帝國主義全球媒體的情況下。所有進步的人們都肩負著責任,要去維護像利比亞和敘利亞這樣西方眼中釘似的南方國家的主權。否則他們將一個接一個被攻佔,給帝國主義垂死之火補充燃料。

我帶著的敬意感謝英勇的綠色利比亞人民的抵抗,他們通過他們的能力對抗著世界最強大的軍事機器,不斷讓世界感到驚訝。就像卡紮菲說的,他們不僅僅是在保衛利比亞,還有敘利亞、伊朗、阿爾及利亞、非洲大陸和整個南方世界。謝謝大家。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卡紮菲治下利比亞人的福利

Post by samuel »

卡紮菲治下利比亞人的福利
2011-10-26 09:54:22
 
  1、公民免費用電;
  2、銀行屬於國有,按照法律公民可無息貸款;
  3、住宅、家庭被視為人的權利;
  4、所有的新婚夫妻都由政府提供5萬美元,以幫助他們購買首套住房並建立家庭;
  5、教育和醫療免費。在卡紮非當政前只有25%人不是文盲,而卡紮非當政後的今天則有83%的不是文盲;
  6、如果利比亞人想從事農業,他們就可以得到免費的農田、農舍、農具、種子和家畜,以便開始工作;
  7、利比亞人如果在國內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條件或醫療設備,政府會出資送他們出國接受教育或接受治療,而且每個月給他們2300美元的住宿和汽車補貼;
  8、利比亞人如果購買汽車,政府會給其相當於車價50%的補貼;
  9、利比亞汽油的價格為每公升0。14美元(約合人民幣0。98元);
  10、利比亞無外債,它的外匯儲備達1500億美元;
  11、如果利比亞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沒找到工作,政府將如他們被雇傭那樣給其支付相當於平均水準的工資,直到他們找到工作為止;
  12、一部分利比亞石油銷售所得直接就劃入了每個利比亞公民的銀行帳戶;
  13、政府給予每個產婦5000美元的獎勵;
  14、40個麵包片售價僅0。15美元(約人民幣1。05元);
  15、25%的利比亞人擁有大學學歷;
  16、卡紮非進行了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工程,也就是舉世聞名的人造河工程,讓利比亞這個沙漠之國全國都可輕而易舉地得到水源。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深度分析:卡紮菲在蘇爾特為何會必死無疑?

Post by samuel »

深度分析:卡紮菲在蘇爾特為何會必死無疑?
2011-10-27 22:04:23
 
  至誠大兵
  今天有朋友詢問我:“大兵,你怎麼得知卡紮菲早被北約鎖定在蘇爾特的?”並建議我結合現在媒體披露的資訊,再寫一博。因此至誠大兵遵囑而為,就寫了這篇關於卡紮菲最終命運的博文。

  在至誠大兵22日發表的《美國下令殺死卡紮菲?》博文中,我當時雖然沒有證據卻仍然依照軍事常識判斷寫到:也許美國通過北約特種兵或監控技術手段,在獲知卡紮菲確切藏身蘇爾特的情報後,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趕緊飛赴利比亞,告誡執政當局務必加大進攻力度,將卡紮菲置於死地而後快,並代表美國宣稱“美國希望看到卡紮菲死亡或被抓”(請注意:死亡在前)。

  那麼是不是北約早鎖定了卡紮菲在蘇爾特呢?請看至誠大兵我的收集綜合的媒體報導情況:

  《紐約時報》報導,卡紮菲藏在家鄉蘇爾特等重要情報,都是美國空軍RC-135“聯合鉚釘”等偵察機搜集的。英國報紙援引北約軍隊有關人士的話報導說,美國和法國的無人偵察機過去幾周裡一直在蘇爾特上空追蹤有關卡紮菲的通話內容,從而掌握了卡紮菲的藏身之處。據報導,卡紮菲身陷險境後,開始用過去一直不願使用的手機和衛星電話往很多地方打電話,北約軍隊利用偵察機竊聽到的情報追蹤到卡紮菲的方位。
  《紐約時報》報導稱, 奧巴馬任期內進行的新軍事作戰的特點,在於並非投入大規模地面部隊進行長期作戰,而是利用精確攻擊和情報戰攻擊敵人。美國的軍事作戰,致力於出動最尖端無人攻擊機和搜集情報的21世紀“新戰爭”。卡紮菲20日死亡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行記者會時表示:“雖然沒在利比亞投入地面部隊,但我們仍然達到了目的。”
  美國多家媒體報導說,在本月20日針對卡紮菲的行動中,最終使卡紮菲無路可逃的有可能是無人機。利比亞戰爭的勝利證明,空戰可以發揮制勝的作用。退休空軍中將大衛•德普圖拉說:“不管人們同意還是不同意干預,有一件事是明確的,那就是現代空中力量是導致卡紮菲政權被推翻的關鍵因素。”


北約軍隊對利比亞發動軍事作戰時,雖然派出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的工作人員,但他們的任務不是直接參戰,而是搜集情報。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國軍情六處搜集的情報,會傳達給對卡紮菲的軍事設施進行精確攻擊的無人機和戰鬥機駕駛員。

  俄羅斯《觀點報》10月21日文章:《盤點北約利比亞行動》中指出,美國的70多架無人戰機在利比亞上空進行過巡查。整個戰爭期間,無人戰機對地面目標進行了145次打擊。正是由於美英偵察機採取了行動,才有可能在一周內鎖定卡紮菲的藏身之處。據美國政府21日稱,使用導彈襲擊據稱載有卡紮菲的汽車的,就是美國“食肉動物”無人戰機。
  儘管卡紮菲20日被擊斃讓很多人感到很突然,可英國《每日電訊報》還原當天的情況,實際上卡紮菲當天準備離開蘇爾特,只是其行蹤很快被美國追蹤到,並馬上派遣無人機鎖定目標。就在他們出發的半個小時之後,美國和北約戰機發現了他們,馬上發射導彈進行攻擊。

  北約怎麼這麼快就發現他們的蹤跡?原來在6000英里外美國內華達州沙漠中的空軍基地裡,美國的專業人員已經從電腦螢幕中發現蘇爾特居民第二區出現異常情況。分析人員然後通過電腦指令引導無人機“捕食者”迅速起飛鎖定卡紮菲的車隊。起飛的這架無人機攜帶充足的彈藥從美國長途跋涉前往利比亞領空,這種飛機能在空中停留18小時以上。到達預定地點之後,無人飛機在卡紮菲車隊的上空盤旋,而遠在美國的控制人員隨後下達了攻擊命令。一枚地獄火導彈隨後擊中卡紮菲車隊的領頭車。與此同時,停在蘇爾特外海40英里處的北約預警機在發現異動之後立即提醒兩架法國戰機做好戰鬥準備,稱卡紮菲的車隊準備逃離蘇爾特。法國戰機隨後趕往現場,朝車隊中部的車輛發射導彈,當場導致數輛汽車被毀,數十人死亡。
  卡紮菲車隊被打散後,執政當局武裝人員趕到現場,然後俘虜了沒有被空襲行動所炸死的卡紮菲,再之後就是媒體上廣泛報導的事情,卡紮菲被俘受侮辱示眾並被擊斃。
  以上報導可以說是將卡紮菲受到北約監控並早被北約鎖定的情況,清晰完整地呈現在公眾面前,因此,北約豈能任由卡紮菲像上次在的黎波里那樣脫逃火網?這就註定了卡紮菲的命運只能必死無疑地凋謝在故鄉蘇爾特。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國與世界:卡達菲被殺咎由自取

Post by samuel »

美國與世界:卡達菲被殺咎由自取
2011年11月01日

你已聽過俄羅斯輪盤與中國水牢酷刑。現在,又多了「利比亞交火」一詞。這是指用一把手槍頂住頭部,一顆子彈從一邊的太陽穴穿越到另一邊太陽穴之意。
這是卡達菲被利比亞反抗軍俘虜後的遭遇─利比亞新政府稱他是死於「交火」中。極關切卡達菲死法的人權團體和西方政府義憤填膺。

革命之初,卡達菲本可以有更好的結局:逍遙法外,尋求庇護(例如在尼加拉瓜)。如果他下台,從而避免後續造成成千上萬同胞喪生的內戰,他是可以享受舒適平穩的退休生活,就像在沙特阿拉伯的(前烏干達獨裁者)阿敏一般。他不用為自己的惡貫滿盈遭受懲罰。但這將使國家避免血流成河與苦難。
這樣的妥協絕對有道理,甚至很常見。這正是威權轉型民主的國家成立各種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用意。在後皮諾切特時代的智利與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咸認為了維護新民主政體下的脆弱社會和平,制裁惡人的完整的正義勢必得犧牲。

在前壓迫者已同意和平交出權力時,尋求完整的正義可能會再度激起新的內戰衝突。和平比完整的正義更優先。
卡達菲本可選擇這種和平優先正義的妥協。但相反地,他選擇奮戰至死。他咎由自取。

欲評斷卡達菲臨死前遭受的殘酷對待,就必須慮及他決定戰鬥與殺人一事。他直到最後仍無惡不作,包括轟炸平民、處死囚犯,都讓他死不足惜。
以他先前所有罪狀,仍有可能獲得實質特赦。但他放棄機會而再犯下罄竹難書的新罪行,罪不可逭,因此遭遇死於「交火」的處分。
所以他被捉到他的人殺害,沒啥大不了。意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羅馬尼亞獨裁者壽西斯古亦復如此,卡達菲也一樣。這個現代暴君對成千上萬民眾造成難以想像的痛苦,「他」受的罪算甚麼?也許只是一小時的折磨,加上頭部挨的一槍,放諸天下所有正義的標準,這算慈悲了。

此外,卡達菲悲慘下場還有一大優點:殺雞儆猴。殘暴的獨裁領袖遇上叛亂時仍有選擇,可以下放大權,讓國人免於更多苦痛,然後安享餘年,像阿敏一樣,或像更近一點的,流亡沙地阿拉伯的突尼斯前總統賓阿里,否則就只能落得跟卡達菲一樣,從臭水溝被拖出來,遭受凌虐、嘲笑,然後槍殺。

這雖不好看,但卻立下先例,而且值得歡迎。舉例而言,這值得敍利亞總統巴沙爾思量,繼續戰鬥與屠殺,等到為時已晚才期待別人給予政治庇護,會連應有的司法程序都等不到。
就稱它為卡達菲法則吧,放棄暴行可全身而退,否則有朝一日會死於「利比亞交火」,然後衣不蔽體的陳屍在冷凍肉櫃中四天,任由民眾觀賞,這是利比亞式的國葬。

柯翰默 Charles 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
samuel
Posts: 2017
Joined: Fri Aug 06, 2010 1:29 pm

以色列教授談卡紮菲被殺:北約三個政治傻瓜!政治傻瓜!

Post by samuel »

以色列教授談卡紮菲被殺:北約三個政治傻瓜!政治傻瓜!
2011-11-03 22:23:31

西爾維婭-蘭菲:以色列國防學院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教授,最近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做訪問學者

談話內容整理如下——

我們看看利比亞,無論它在全國經濟上、個人的人均收入上,還是在婦女地位上,和其他的穆斯林教國家相比,它都處在富裕與優勢的地位,它的社會也是比較穩定的。窮,不是利比亞動盪的根本原因。那為什麼利比亞有一些人 還要趁機搞反政府運動呢? 其實,利比亞這次動盪的原因不是它需要生活的更好,而是卡紮菲的社會主義革命 長期和傳統的穆斯林觀念發生著衝突,尤其,卡紮菲近年來對美國和西方的妥協投降路線引起了穆斯林世界的極大不滿。但,反對派的實力小,還難以推翻卡紮非。於是,北約那三個政治傻瓜上陣了!

卡紮非終於死了,西方得到了什麼 ?

石油嗎?卡紮非活著的時候,就曾在美國對奧巴馬笑道:孩子,爺爺給你和美國帶來了利比亞和石油。金錢嗎?在與法國與薩科齊握手時,笑著說,這些錢競選夠用嗎?還有什麼地方缺錢,說話。

美女嗎?在與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握手時,笑著說,貝貝、哥給你帶來個迷人的女朋友。

那麼,卡紮非死後,他們還能如此順利得到石油、金錢和美女嗎?保護一個投降西方的卡紮非,還是殺死一個投降西方的卡紮非,那種做法更符合西方的利益?

以色列教授蘭菲說,北約的薩科齊、卡梅倫、貝盧斯科尼、是三個政治白癡。幾個大國攜起手來、忙乎著殺死一個小國的首領,就像大象踩死一隻螞蟻。真不知他們著急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難道他們就不想一想,以後,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哪個國家的政府首腦還敢和他們做朋友?尤其,卡紮非得死、已經成為阿拉伯各國的樣板,即使投降也是死,那就不如一拼到底!你們中國有幾句成語:“賠了夫人又折兵” “給別人作嫁衣裳”“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三個傢伙都用自己做到了。

中國政府聰明,把燙手山芋讓給三個傻瓜手裡了。樸實務實思維深邃的物理學與病毒學家德國女總理默克爾早已看清其中玄機,早已退出這場沒有意義遊戲,並且來到中國,做對自己國家有利的事情。默克爾聲稱支持歐盟在2016年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作為回報,溫總理也稱中國將會為德國在華企業提供更加優惠的投資和競爭環境。俄羅斯也不傻,很快也跟上來了。

我們以色列在中東建國這幾十年的拼搏中,深深感到穆斯林力量的雄厚,他們死纏爛打、前頭的倒下來後頭的又沖上來,使我們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什麼“人體炸彈”、“基地組織”、“恐怖襲擊”、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只靠戰爭,是不能征服穆斯林人民的。以前,以色列靠卡紮菲、穆巴拉克、還能牽制一些穆斯林反西方反以色列的勢力。卡紮非一死,利比亞再無人能代替老卡的作用,利比亞已經成為穆斯林的天下。現在最得實惠的是伊朗與穆斯林原教旨主義勢力。

據法新社報導,利比亞“過渡委”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賈利勒也在慶典上作了發言,他承諾稱利比亞將支持穆斯林法律, 賈利勒說:“利比亞消滅了卡紮非的社會主義,重返作為一個穆斯林國家,我們將伊斯蘭教法作為立法的源頭,因此,任何與伊斯蘭教規相矛盾的法律在法律上都將是無效的。”“例如,在卡紮菲的統治下,一夫多妻制是被禁止的,但這在伊斯蘭教中是允許的”。“以離婚與結婚的法律為例,這個法律是違背穆斯林教規的,所以它將是被禁止的。”賈利勒還宣佈計畫向利比亞引入穆斯林銀行的做法,遵從禁止利息的原則,因為“這(利息交易)在穆斯林法律中是一種高利貸”。從而,否定了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觀念和做法!

據報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拉明-邁赫曼帕拉斯特對利比亞人民和利“過渡委”表示了祝賀,稱卡紮菲死亡對利比亞穆斯林來說是一次巨大的勝利。卡紮非在“九一一”之後,曾協助美國在利比亞關押和審訊基地人員。伊朗希望卡紮菲的死亡為利比亞開啟新篇章。

環球網實習記者陳薇報導,據法新社10月21日報導,伊朗21日對利比亞前領導人卡紮菲身亡表示歡慶,並敦促北約儘快結束在利比亞的軍事活動。邁赫爾通訊社評論說,卡紮菲以為向美國妥協就可以換取其兒子順利接班,這是這位統治者後期政策最送命的錯誤之一。

另外,伊朗媒體還非常關注33年前在利比亞離奇失蹤的什葉派宗教領袖穆薩?薩德爾的命運。 1978年 8月,穆薩?薩德爾在利比亞訪問結束後離奇失蹤。薩德爾失蹤案多年來一直是影響利比亞與黎巴嫩以及伊朗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

這次資本主義的第三次經濟危機,將導致中東與北非國家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的興起。脫離西方的控制,已經成為阿拉伯國家的發展大趨勢,穆斯林文明將再度進入一個前景光明的新紀元的門檻。但隨後開啟的民族民主之路,卻也為極端穆斯林勢力敞開了大門。而在穆斯林社會少有的幾次稱的上是民主的選舉中(1991年阿爾及利亞大選、巴勒斯坦的哈瑪斯勝選),獲勝的往往是極端穆斯林勢力,因為他們堅決反美國對穆斯林國家的殖民化,獲得了穆斯林人民的好感和支持。突尼斯、埃及、利比亞、阿富汗、亞拉克、恐怕都難逃這一宿命。

穆斯林分為兩大教派:多數的遜尼派和少數的什葉派。什葉派唯一執政的國家就是反美的伊朗。這次動盪,特別是卡紮菲被北約無情地消滅,也為伊朗支持的什葉派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契機。由於突尼斯,埃及由於與以色列接壤而且長期有過衝突,反美的極端穆斯林勢力更為活躍。以前“穆斯林兄弟會”(哈瑪斯的盟友,高舉民族主義和穆斯林兩面反西方反以色列大旗,在約旦、敘利亞等多個國家擁有分支)被列為非法,但事實上卻一直在民間合法存在,其成員甚至可以個人名義參選有關國家的議員。強勢如穆巴拉克、卡紮非,也束手無策。人算不如天算,誰將收穫“革命”果實可謂不言而喻。

卡紮菲的死亡,利比亞回歸穆斯林,話語權的加重!這對穆斯林世界是福音,對西方卻是對阿拉伯控制的解體,美國霸權在中東的衰落。這種局面對於置身事外的中國來說,卻是受益者。“守株待兔”“孔明巧得荊州”。尤其,這幾天、中國外交部發表對敘利亞政府的堅決支持和保護,立即獲得中東、阿拉伯、北非國家的熱烈響應。“一反一正”,使中東各國深刻感到中國在中東存在的重要地位!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