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age 2)

歡迎會員在此言論自由論壇發表任何題材評論文章。題材跨越地域界限, 希望全球各地會員就當地發生的事與物, 踴躍發表你的評論。讓全球每個角落會員都能分享你言而有物、高水平的評論。會員發表的評論文章屬個人意見, 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紓困莫作守財奴 扶貧需兼長短策

本周三特首梁振英將到立法會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除了房屋政策,扶貧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到底新班子扶貧的葫蘆裏賣的是甚麼藥呢?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賣關子,僅表示配合施政報告的首份財政預算案將繼續秉持公帑「應使則使」的原則,既不做「守財奴」,亦不做「大花筒」。

「守財奴」一說容易理解,指的是前朝曾蔭權政府以「大市場、小政府」為藉口,美化上台七年無所作為,胡混度日,更以「審慎理財」為由拒絕大力扶貧,出任財爺多年的曾俊華亦因此落得「守財奴」之名。由於前朝政府無心扶貧,結果搞到社會上貧者愈貧,富者愈富,一方面是政府庫房年年水浸,被譏為「肥到着不到襪」;另一方面是窮人突破百萬之眾,平均每七個市民就有一個是窮人,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冠絕全球發達經濟體。梁振英政府力圖撥亂反正,將扶貧作為施政重點,亦重設扶貧委員會,到底扶貧力度有多大,決心有多堅,很快就見分曉。

至於曾俊華表示政府扶貧不會做「大花筒」,則有些令人莫名其妙。不錯,港府一向有浪費公帑的傳統,審計報告年年批評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大花筒的陋習,包括熱衷周遊列國、豪住豪遊,以及為自己人加薪謀福利開職位大手大腳。但在扶貧方面,港府向來錙銖必較,小恩小惠,「大花筒」未之有也。老實說,如果政府在扶貧方面放開手腳,貧困問題早就解決了,何至於鬧到怨聲載道的地步?

如此看來,所謂扶貧「大花筒」,應該是指去年港府首次向市民人均派錢六千元,引起不少批評。其實,市民不滿的不是派錢,而是曾蔭權政府混帳無能,連派錢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搞到漏洞百出,一塌糊塗。市民更加不滿的是,曾蔭權政府拒不承認香港存在貧窮問題,一味以治標尚且不能遑論治本的短期派糖措施敷衍了事,企圖博取掌聲,最終事與願違,歷年來派糖累計高達二千億元之巨,但既沒有收到扶貧效果,更未能收買民心,反而造成貧窮問題愈演愈烈,尾大不掉。

前朝政府扶貧失敗,為梁振英政府留下深刻的教訓,扶貧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必須有長遠規劃,配合以短、中、長期措施。短期措施當然是繼續派糖,如今百物騰貴,基層市民水深火熱,亟待援手,加上梁政府民望長期在低處徘徊,派糖有助減少怨聲。至於中、長期扶貧措施,則是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包括拓寬經濟基礎,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就業機會。港府亦應調整施政長期傾向大財團的弊端,讓窮人也可以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令社會更加公平公正。

扶貧任重道遠,政府扶貧不必在「守財奴」或「大花筒」上繞圈子,而是要有宏觀視野,周詳規劃,扶貧政策既分清緩急,更長短兼顧。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財政儲備,到底所為何事?

1948年,港府忙於戰後重建,財政相當緊絀。財政司花露時(Geoffrey S. Follows)發表預算案時,首次明確提出「累積儲備」的理財目標,希望建立更穩健的公共財政基礎:

「如果我們無法累積到足夠儲備,就無法脫離財政不穩的困境。而建立足夠儲備的方法,不外乎是削減開支或透過加稅增加收入。」(We shall not be out of the wood financially until we have built up a really substantial reserve, and this can only be done by cutting expenditure or increasing revenue by means of further taxation.)

時移世易,今天政府雖然已經建立龐大儲備,但「累積儲備」的殖民地祖訓,仍然被財金官員頂禮膜拜。

儲備水平處於歷史高位

現時,香港政府的儲備資產,全部存放在「外匯基金」,由金管局負責管理。截至2012年10月31日,「外匯基金」總資產達26,123億元,主要可分為「貨幣基礎」、「財政儲備」及「累計盈餘」3個部分:當中「貨幣基礎」是金管局的貨幣負債,用以支撐聯繫匯率,政府不能隨便動用;扣除「貨幣基礎」及其他負債後,才是政府真正擁有並可自由動用的儲備,主要為「財政儲備」(政府歷年累積的財政預算盈餘)及「累計盈餘」(外匯基金歷年投資賺取的淨盈利總額)(附表)。

民間智庫「新力量網絡」剛發表《2013年度香港公共財政評估報告》,就香港的公共財政體系進行有系統的追蹤研究。研究顯示,截至2011/12財政年度,政府「財政儲備」已達到6691億元,以絕對金額計算,是香港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水平,並升至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35%的歷史高位(附圖)。若再計及6000多億元的「累計盈餘」,政府可自由動用的儲備金額,合計高達1.2萬多億元。

財政司長拒絕定下明確準則

當歐美國家陷於財困之時,香港是少數坐擁龐大儲備的地方。但政府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累積多少儲備才算足夠?現任財政司長曾俊華,一直拒絕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反而多次宣稱「儲備愈多愈好」。訂立「財政儲備準則」是否不可行?

其實,訂立「財政儲備準則」,對政府官員來說絕非新鮮事物,香港政府以往一直有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

最早的「財政儲備準則」可追溯至1950年代中期,當時財政司祈樂嘉(Arthur Clarke)提出「財政儲備應不少於一年預算稅收」的準則。1960年代,財政司郭伯偉(John J. Cowperthwaite)修訂祈樂嘉提出的準則,將「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更改為「不少於預算經常開支一半的數額」。

夏鼎基(Philip Haddon-Cave)在1977/78年度的預算案中,提出了「自由財政儲備」(Free fiscal reserves)的概念,即政府需要在「財政儲備」中預留一定金額,為可能出現的負債作準備(例如政府為法定機構所作的借貸擔保),餘額方為政府可以自由使用的儲備。就此夏鼎基提出「財政儲備需提供或有負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作保證」;至於「自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夏鼎基則認為應該定於「不少於下年度預算開支的15%」。

回歸後,特區政府亦曾經多次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其中,曾蔭權在1998/99年度的預算案中,便提出政府需要維持龐大儲備,以應付3方面的需要:(1)應付日常的現金流量需要,金額相當於政府3個月開支;(2)作突發和緊急用途,金額相當於政府9個月開支;(3)保持港元匯價穩定,金額相等於M1定義的港元貨幣供應。

梁錦松接任財政司長後,在2002/03年度的預算案中提出新的「財政儲備準則」。梁錦松認為金管局已落實措施穩定港元匯率,加上「外匯基金」有一定的「累計盈餘」,因此毋須再把「財政儲備」與貨幣供應掛;他提出「財政儲備維持在相等於12個月的政府開支水平」,以應付政府開支的日常財政運作和處變應急需要。

其後唐英年接任財政司長,大致上遵照梁錦松提出的「財政儲備準則」,他發表的首3個預算案(2004/05、2005/06及2006/07),都沿用「政府12個月開支水平」的準則。但唐英年在最後一份預算案(2007/08)中,卻刪除了這個明確準則,而更改為「維持充足儲備」的含糊說法。曾俊華接任後,繼續沿用這個含糊說法,並拒絕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準則。

上述的歷史回顧清楚說明,訂立「財政儲備準則」不但可行,更加是以往長期存在的政策慣例,現任財政司長曾俊華到底有何理據,拒絕制訂儲備管理準則?

政府需要一套論述回應民情

事實上,隨近年「財政儲備」屢創新高,社會對「還富於民」的期望與日俱增。面對立法會及公眾的質疑,政府理應重新檢視整個儲備管理制度,並且制訂一套比以往更詳盡仔細的準則,去指導及論證儲備管理制度的運作。但政府偏偏反其道而行,不但拒絕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定下明確準則,反而宣稱「儲備愈多愈好」。在今天講求問責強調透明的社會民情下,這種反智的財政管理手法,結果引發「官富民窮」及「守財奴」的指摘,成為政府民望的病灶。

由此可見,訂立「財政儲備準則」不但有財政管理上的作用(指導儲備資產的管理),更加有迫切的政治需要(建立一套論述回應民情)。

政府應該盡快全面檢討「財政儲備」的管理制度,並清晰界定儲備各項主要功能的所需金額——包括「應付日常財政運作需要」、「作突發和緊急用途」、「穩定金融體系」及「提供投資收入」。在這個基礎之上,政府應該就「財政儲備」的適當水平提出明確準則,並進行廣泛的公眾諮詢,以建立一套高透明度、科學化及有公信力的儲備管理制度。這將會有助回應「官富民窮」的社會民情,並有秩序地將過剩儲備,轉移至其他政策用途。

財政儲備,到底所為何事?曾俊華需要給香港人一個清晰交代。


方志恒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派發現金合乎公義

累進稅制符合公義,收入愈高繳稅愈多,回饋社會愈多。人之能賺取較高收入,非單單靠個人聰明才智,社會提供免費教育、安全衞生環境、自由氛圍、公正司法、有利營商條件等,亦不無關係。

政府盈餘過多,把部分作等額派發,全港成年市民一人一份,亦合乎公義:年收入六萬元的低收入人士獲發現金六千,等同多獲十分一年收入;年收入六百萬元的高收入人士獲發現金六千元,等同只多獲千分一年收入。即收入愈低者受惠相對愈大,收入愈高者受惠相對愈少,藉此局部紓解巨大貧富差距帶來之社會矛盾。

由於躲懶或天生才智不如人而收入較低只屬少數;多數礙於先天不能控制、後天難以擺脫因素,如無法決定自己生於天水圍綜援受助戶,抑或地產大亨之家。後者自幼所獲衣食住行、教育機會,長大後謀事人脈,跟前者有天淵之別。這就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現象代代相傳之因。政府有責任糾正此結構性不公平,讓不論貧富,皆獲平等機會發展。

思想迂腐者反對派發現金,對地產大亨亦獲發六千元不以為然。

此乃為了幾株地產大亨「樹」,忘卻用得着額外六千元的普羅大眾「森林」。他們並未用心思考上述「收入愈低,受惠愈大」的道理。

堅持政府不發現金、用盈餘建設未來的人,屬偽善者。蓋因任何有形無形建設,勢必令建制擴大,先惠及建制中人,繼而是提供管理及專業服務的社會中上層、帶挈財團更多生意,最後用餘用淨,才惠及最應獲額外資源的社會低層。

派發現金可免上層剝削,窮孩子多了一元,就多吸取一元營養,多了一元在社會階梯上游的腦筋和氣力。

勞永樂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新年願望等派糖

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對於港人尤其是基層市民來說,蛇年不敢有甚麼非分之想,只希望即將出爐的財政預算案能夠派糖,這是新年的共同願望。

實際上,港府年年財源廣進,肥到穿不了襪子,派糖只是舉手之勞而已。會計師行普遍預期,本財政年度政府盈餘可達五百億元以上,與財政司司長鬍鬚曾原本估計的三十四億元赤字,相差十萬八千里。雖說鬍鬚曾估錯數早已不是甚麼新聞,但錯得愈來愈離譜,實在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估錯數不要緊,關鍵是不要再做守財奴。政府由預算赤字變成龐大盈餘,如何善用這筆意外之財,七百萬人都在看着,鬍鬚曾請好自為之。施政報告一味談願景,被指遠水救不了近火,已令市民極度失望,如果預算案又是交白卷,那就不只是失望這麼簡單了。

有人認為派糖解決不了問題,也有人根本不在乎派糖,然而在目前的社會和政治氣氛下,港府除了派糖之外,還能做甚麼呢?與其一味唱高調談願景,不如做點實事讓大家都甜一甜嘴巴。何況會計師行預計下年度財政盈餘比本年度還要多,官富民貧之下,派糖是還富於民的最直接辦法。有人對澳門年年派現金嗤之以鼻,其實對於基層市民而言,這種簡單的派錢方式最公平,也最實際。

陳競立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財案派糖 事在必行

施政報告出師未捷,民調指數應聲下跌,預算案已成梁朝政府的民望補底工具。種種迹象看來,預算案派糖是免不了的,問題是派得孤寒還是派得豪爽,派得敷衍還是派得周到。

消息指,農曆新年前,鬍鬚曾的人私下向不同政黨摸底,探問對預算案的期望與底線,期間對打工仔退稅、提高供養子女及父母免稅額、公屋租金寬免兩個月、生果金與綜援出雙糧等例牌菜單,並無流露抗拒之意,令人感覺預算案並不抗拒派糖。由此可見,當時鬍鬚曾還在網誌高唱「應使則使」曲調,重彈政府「大花筒」會跌入影響投資收入的惡性循環老調,根本又在玩「狼來了」把戲,製造緊縮財政假象,降低公眾期望,其後略施小糖,稍開水喉,博能贏得掌聲,蒙混過關。

事實上,鬍鬚曾近日就先露口風,探望中產家庭後說會為中產「做點工夫」,就是這齣狼來了前奏。有政界人士指,庫房預計扭虧為盈「天降橫財」數百億元,按照有糖不派等如政治自殺的官場戒律,預算案糖是派定的了,問題是大刀闊斧,還是小恩小惠,而當中的取捨將折射出鬍鬚曾與梁振英(CY)的關係好壞。

梁振英首份施政報告出師不利,民望未能提振,反而下跌,預算案就成了最就手的回氣救生圈。從戰術而言,糖不僅要派,還要派得多,派得好,在例牌菜式之外另有新點子,這樣才有望把梁班子民望拉上去。本來,如果財爺是林鄭月娥或別的「梁粉」,一定會跟住這條方略衝,然而,鬍鬚曾會「急CY所急」,鉚足全力為梁振英炮製一份提振民望預算案嗎?

鬍鬚曾留任是梁振英與利益集團妥協之下的產物,他真正為誰効力仍是一個問號?梁振英會對預算案作出「提醒」嗎?鬍鬚曾又會聽嗎?二人主僕半年,真正關係如何,這份預算案或許就是首塊試金石。

王俞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政黨衝刺促派糖紓困

港人近年面對高樓價、高通脹的壓力,不少基層市民叫苦連天,財政預算案後日公布,多個政黨昨日到政府總部請願,要求在庫房水浸的情況下,推出一系列的「派糖」措施,還富於民,建議包括發放額外一個月綜援金及生果金、公屋免租兩個月、提高子女及父母免稅額等,亦有政黨要求「財爺」向每名市民派一萬元現金,紓解民困。

寸曾俊華「大近視」估錯數
工黨三十多名成員昨午到政府總部示威,其中一名成員戴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肖像面具,並在面具上畫上一個眼鏡,諷刺曾俊華「大近視」,年年估錯財政盈餘數字。該黨主席李卓人要求政府增撥二百億元經常性開支,用於津貼輪候公屋冊的市民及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並增加累進利得稅及增設資產增值稅等,以鞏固財政收入,免因依賴賣地收入而造成高地價現象。

西九新動力則要求額外發放一個月綜援及生果金、公屋免租兩個月、推出子女教育開支扣稅措施等,同時提高供養父母及祖父母的免稅額。鑑於不少青少年對就業感徬徨,該黨建議設立不少於三億元的青年創業基金,協助青少年創業,尋找新出路。

人力倡全民派萬元
人民力量約三十人則由金鐘遊行到政府總部,要求預算案向每名港人(包括居港未滿七年及十八歲以下的市民)派發一萬元,以協助市民解燃眉之急,料涉及七百億開支。新成立的民間組織「新起點」亦要求政府向全港市民派一萬元,以惠及N無社群。

民主黨則估計今年財政盈餘可達五百億元,批評政府多年來錯估財政盈餘,加上過度保守的財政理念,令開支未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建議增設居所租金扣稅額,以惠及租客、提高個人免稅額、寬免差餉及再次向全港住宅用戶提供一千八百元電費補貼,但反對再派錢。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bkn-20130227153902106-0227_00822_001_01p (1).jpg
bkn-20130227153902106-0227_00822_001_01p (1).jpg (68.05 KiB) Viewed 9454 times
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今年不派錢,因已有不同一次過紓困措施,幫助不同階層的人。
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今年不派錢,因已有不同一次過紓困措施,幫助不同階層的人。
30227tsang-pc1.jpg (51.59 KiB) Viewed 9454 times
330億派糖涵蓋老中青 (14:29)

政府在庫房又再浸水的情況下,財政預算案推出總值330億元的一次過紓困措施,受惠對象涵蓋老中青。

政府原本預計2012/13年度會有財赤34億元,但埋單發現有多達到649億元盈餘,財政儲備為7340億元。政府為回應社會的訴求,在2013/1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推出措施派糖,讓市民分享繁榮成果。

財政司長曾俊華今天在立法會宣布價值330億元的紓困措施,以協助長者、家庭、學生和企業。他說:「微觀上,可以幫助市民大眾應付當前的生活壓力;宏觀而言,這些反周期措施是可以應對短期的經濟波動,維持消費動力,支撐就業市場。」

派糖措施包括:

*寬免13/14年度全年差餉,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總值116億元;

*寬減12/13年度75%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1萬元(比前一年度的1.2萬少了2000元);全港153萬名納稅人會受惠,總值84億元;

*寬減12/13年度75%的利得稅,上限為1萬元。全港11.9萬名利得稅納稅人受惠。政府的收入會減少10億元;

*向每個電力住宅用戶戶口提供1800元的電費補貼,總值45億元;

*向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的人士發放相當於1個月的額外津貼,總值27億元;

*政府為公屋租戶繳付2個月基本租金,為非長者住戶繳交2個月租金的三分之二,總值22億元;

*容許2013年完成課程的學生貸款人,可在完成課程1年後才開始償還學生貸款,紓緩他們畢業初期的財政負擔;

*為減輕家庭的財政負擔,把基本及額外子女免稅額由現時63,000元提高至7萬元。預計能惠及30萬名納稅人。政府一年收入會減少4.1億元;

*個人進修開支扣除額上限,由現時6萬元提高至8萬元,預計6000名納稅人受惠。政府每年收入會減少1000萬元;

*寬免商業登記費1年,政府減少21億元收入。

紓困措施已足 今年不派錢 (15:42)

財政司長曾俊華表示,今年不派錢,因已有不同一次過紓困措施,幫助不同階層的人。

曾俊華在記者會中被問到為何今年不派錢,他回應稱,政府前年決定派錢,當時考慮到藏富於民。他指出,今年有不同一次性措施,幫助不同階層的人。

他強調,今年經常性支出增加10.5%,而一次過措施則有7.5%的增幅。而政府的教育、福利及醫療開支,佔政府開支達6成。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派糖一味抄舊橋 預算年年狼來了

一如所料,新財政預算案又是一份因循守舊、平庸無奇的流水帳,不僅沒有長遠規劃及承擔,連一次性的派糖措施也全部是翻炒冷飯,不但毫無新意,而且比去年大幅縮水。很明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依然擺脫不了「守財奴」形象。

低估收入 高估開支
低估收入,高估開支,已成為曾俊華理財的最大特色。去年他預測本財政年度會出現三十四億元赤字,結果變成六百四十九億元盈餘,兩者相差近七百億元,令人嘖嘖稱奇。對於市民的質疑,他總是推說很難準確預測收入,其實他年年估錯數,而且愈錯愈離譜,證明他根本是在玩「狼來了」的把戲,先降低市民的期望,然後製造盈餘大增的「意外驚喜」,這種把戲他連續玩了六年,自以為得計,樂此不疲,殊不知市民早就厭倦了。民無信不立,官無信不威,曾俊華將預算案變成「失算案」,賠上的是自己以及整個政府的誠信。

庫房水浸,官富民貧,派糖紓困成為每年預算案的指定動作。但遺憾的是,黔驢技窮的曾俊華來來去去都是那幾招,退稅、寬減差餉、電費補貼、綜援雙糧、代交公屋兩個月租金等,不是新瓶裝舊酒,就是舊瓶裝新酒。更不堪的是,在財政轉虧為盈、天降「橫財」的情況下,紓困措施竟比去年大幅縮水,做法非常難看,令人莫名其妙,難怪連建制派也頗多微言。

如果說預算案有甚麼新意,那就是向關愛基金增加撥款一百五十億元,這可以說是最大手筆,惟此舉同樣未能博得掌聲,連直接受惠的社福界人士都不敢恭維,直指關愛基金不倫不類,無法發揮具體的社會效用。更何況,運作基金的扶貧委員會每年主要靠基金投資回報的十億元推動扶貧項目,相對於需要幫助的貧窮人士,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不可否認,社會上對派糖有不同意見,有人贊成,有人反對,這是很正常的。事實上,香港深層矛盾千頭萬緒,社會躁動不安,問題的根源在於貧富懸殊及官富民貧,試想想,如果香港經濟繁榮,人人安居樂業,預算案何必派糖?如果社會保障制度完善,人人無後顧之憂,怎麼會有人要求港府派糖?港府歷年派糖已逾兩千億元,結果不但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窮人數量反而不斷增加,可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解決貧窮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發展經濟,只有「做大蛋糕」,提高就業機會,社會各階層才能受惠。問題是,預算案在扶貧紓困方面無驚喜,發展經濟更是無料到,既不懂「授魚」,更不懂「授漁」,除了派糖敷衍民意之外,實在也變不出甚麼新花樣了。

在發展經濟方面,預算案只是舊調重彈而已,聲稱要推進與內地的經濟融合,把握內地經濟發展機遇,無非又是背靠大樹好乘涼那一套。除此之外,預算案就是將四大支柱產業及六大優勢產業重複了一遍,沒有任何新意。雖然曾俊華提到要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語焉不詳,只是將問題推給施政報告宣布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繼續諮詢與研究,無非叫市民望梅止渴。

沒有承擔 敷衍了事
在收入遠超預期而且錄得龐大盈餘之下,預算案毫無驚喜之處,只是一味強調財政紀律,指盲目擴大社會福利及財政支出,香港將走上歐洲債務危機的老路,因此,曾俊華除了暗示將來可能加稅或引入新稅項,還揚言會提高各項政府收費,叫市民要有心理準備。其實,香港與歐洲的情況截然不同,歐洲負債纍纍,而港府則是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之一,港人並不是希望香港走福利主義老路,而是要求港府應使則使,恰如其分的還富於民。畢竟庫房水浸,財政儲備達到七千多億元,相當於二十三個月的政府開支,港府守着金山卻不懂得如何有效使用,發展經濟無方,扶貧紓困不力,這不僅是無能,更是涼薄。

曾俊華當然不承認自己是「守財奴」,他聲稱二○一八年財政儲備可達八千億元,但同時公務員退休金的負擔也高達六千億元,暗示財政儲備隨時入不敷支。這根本就是謬論,須知公務員退休金是逐年支付,而政府則年年有收入,毋須一次付清。正如有人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四百萬元,兩個需要八百萬元,這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支出,有多少家庭會一次過支付這麼大筆錢呢?

「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曾俊華做了六年財爺,年年預算年年錯,其個人能力固然備受質疑,而港府因循保守的理財哲學更是令香港錯失大膽開拓、發展經濟的機會。回歸以來,香港經濟原地踏步,競爭力每況愈下,被周邊城市紛紛趕上,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現屆政府揚言「穩中求變、適度有為」,市民一度寄予期望,可惜事與願違,早前的施政報告被指空談願景,遠水救不了近火,而這份預算案則不僅沒有近景,連願景也沒有,實在令人失望。

宋代歐陽修詩云:「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我責何由逃?」作為香港的「大掌櫃」,曾俊華拋出這樣一份敷衍了事、劣評如潮的預算案,即使市民不責備他,他自己難道不覺得羞愧嗎?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談政府應否派錢的爭議

Post by editorial »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政府"派錢"是傳媒和坊間的俗稱。梁振英是特首不是金主,曾俊華是財政司亦不是真財爺。政府庫房的錢是屬全港市民,故不存在誰派錢給誰,不是施與受關係。政府是社會調節機構,是有責任和能力將社會資源重新再分配,其概念不是誰貢獻多便應獲分配多些,而係取其平衡。社會是一個整體,猶如一個人的身體,每個器官都同樣重要,都不可或缺,這樣才是完整和健康的身體,才是健康社會。社會某一階層需要協助,猶如你身體某個器官生病,你必須提取資源治療。如果你認為這樣會對身體其它沒生病的器官不公平或因吝惜資源而不加理會,到頭來必定影響你整個身體。如果你不接受你身體有病而不加治療、身體某部分殘疾或殘缺,那你便沒有理由接受一個殘缺和生病的社會。

政府應賠償市民損失
香港普羅大眾承受的損失慘重。一是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已貶值30%,因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也就貶值30%了。二是通貨膨脹促使各行業加價潮。三是高樓價高租金。有將收入60%供樓。有將收入50-60%交住房租金。政府和地產商是曲線向善良市民荷包打劫。

除去二、三兩項不計算,光計算因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貶值30%就教市民叫苦連天。香港是消費城巿,市民變相減薪30%。假定按平均每人每月工資$15,000來計算,每人每月損失$4,500購買力。管治權在管治班子手裏,政府可以死抱維持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不變,但政策制定不可能建築在市民損失慘重的基礎上。多年來,試計算打工一族市民損失有多少?

政府實不應像奸商般為富不仁, 在情在理都應賠償打工一族市民最低限度每人每月$4,500

詹文斯
28-02-2013
editorial
Posts: 18992
Joined: Fri Jul 20, 2012 2:08 pm

Re: 政府不派錢無問題 但應賠償市民損失

Post by editorial »

張銳輝﹕曾俊華,你不配當財政司長!

——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怒吼

2012是香港教育議題熾熱的一年:第一屆中學文憑試、反國教事件、爭取中學小班教學、爭取15年免費教育……全港市民一起為我們下一代的未來付出血與汗。剛踏進2013年,我們的財爺卻回敬我們一個荒謬的財政預算案,務求要向全港教育界狠狠潑一盆冰冷的雪水!

教育開支下跌 匪夷所思

環顧鄰近地區,為提升國民的教育水平及創意競爭等能力,增加教育資源是共識,如中國內地大學學位數字在過去10年增加近4倍、韓國台灣積極減低中小學每班人數等等。然而,是次財政預算案中,教育佔公共經常開支的比例,竟由去年的21.3%,倒跌至今年的20.4%;而在其他政府部門都有實質開支增長之時,教育局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兩個分配大部分基礎教育及大學教育資源的部門,竟被分別削減實質開支12.4%及5.3%!在政府出現大幅盈餘下,竟然先向我們的下一化開刀,實在匪夷所思,也可恥而悲涼。

4.8億 受惠20人

再細看當中分項,其中第74段建議增撥4.8億,供20位學生到海外「知名」大學升學,然後回港擔任教師至少兩年。看罷不禁怒火中燒,也為正在大學修讀教育學院的學生、或是仍在教學助理職位中苦苦掙扎,希望得取得教席的年輕人們,感到如刀割的痛:我們的大官財爺,竟然看不起香港自己一手培育出來的教育工作者,寧願讓他們繼續朝不保夕,完全沒有機會入職;卻拱手將4.8億交給外國的大學,這是什麼政府的所為?事實上4億對現今的教育界及教育工作者來說,已可以是不可多得資源。當「偽中產」曾財爺連今日中小學教師入職無望都不知時,讓我用最簡單的數學計算,告訴曾惠帝4.8億可以如何令莘莘學子與及年輕教師受惠:

1. 一個學位教師起薪點年薪約28萬,4.8億可聘請1600多人,即是全港中小學每校可增聘一至兩位教師!

2. 現時全費的副學士及學士課程,與資助學位的學費差額約2至3萬,即是4.8億至少可多提供多1.6萬個資助學額!

3. 去年中學通識科老師幾經艱辛,才能向政府爭取延續一年每校8至16萬的津貼,大部分學校都聘用了教學助理,協助課程行政工作。早前政府表示來年「沒有資源」要停止津貼,意味全港約有400位通識科的教學助理面臨失業。但4.8億,可以讓這個津貼運作7至8年!

15年免費教育 無方向無承擔

梁振英選舉時大吹大擂的「15年免費教育政綱」,繼在施政報告中倒退為研究,在財政預算案中更消失的無影無蹤!幼稚園學券制推出5年,家長仍要繳付差額學費,這個差額每月可以高達千元,對基層家庭來說是沉重的負擔,據香港教育學院的調查,幼稚園學費開支佔基層家庭收入逾一成,因此距免費教育的理想遙遠。拖延全面資助幼稚園教育,只會進一步惡化貧富懸殊。如今,預算案竟然沒有一分一毫額外給予幼兒教育,即是曾財爺是把梁振英背叛15年免費教育的理念貫徹到底,又有何「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忙碌」的不咬弦?

一份把教育下一代的承擔視作草芥的預算案,一個誤解教育需要倒行逆施的財政司長,自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也忍不住要自貶身分地痛罵一句:「曾俊華,你不配當財政司長!」

作者是中學教師
Post Reply